6月12日,大陸會議任命了由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1743~1826)等5人組成的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7月4日,大陸會議投票通過了《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7月9日在費城公布,莊嚴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為獨立和自由的國家。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武裝起義從此正式轉變為一場民族國家爭取獨立與自由的國際戰爭。
獨立戰爭開始後,北美人民與英軍作戰的同時,也與殖民地的效忠派(Loyalists)展開了殊死鬥爭。一些反對獨立的效忠派分子要麼自組軍隊,要麼加入英軍,殘酷殺害殖民地人民。1775~1883年間,約有10萬名效忠派分子離開美國,投靠英國或加拿大。
戰爭初期,英軍調集2.5萬人,在8000人的黑森雇傭軍配合下,企圖奪取紐約城,將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與中南部各殖民地分割開來,各個擊破。華盛頓將軍識破其意圖,集中大陸軍1.8萬人防守紐約城。但是,英軍憑借海上優勢,在長島(Long Island)登陸,1776年5月27日,華盛頓兵敗,退守曼哈頓島。10月,英軍又從大陸軍後方登陸,華盛頓被迫再撤,12月初渡過特拉華河撤到賓夕法尼亞,部隊隻剩下3000人。
為扭轉戰局,1776年12月25日清晨,華盛頓集結7000兵力偷襲特蘭頓的黑森雇傭軍,大獲全勝。1777年1月30日,突襲普林斯頓(Princeton),重創英軍2個團。
初秋時節,雙方再次展開戰鬥。9月11日,英軍乘船沿海岸南下,擊敗華盛頓軍,於26日占領費城。英軍傷亡558人,美軍傷亡900人。大陸會議撤離到賓夕法尼亞的約克鎮。
與此同時,從加拿大南下的英軍於9月19日在弗裏曼農
莊、10月7日在比米斯高地連受重創,10月17日被困薩拉托加(Saratoga)的6000名英軍在約翰·伯高英率領下投降,來自北方的英軍威脅從此消除。
薩拉托加大捷既為北美人民注入了獲得最後勝利的信心,也使得猶豫不決、作壁上觀的法國公開站到了美國一邊,成為北美獨立戰爭的重要轉折點。
在“七年戰爭”中敗於英國的法國一直懷恨在心,時刻伺機報複。北美脫離英國獨立,將會削弱英國的勢力,有利於法國抗衡英國,符合法國的利益。1777年12月17日,法國公開宣布承認北美合眾國獨立,並於次年2月簽訂《法美同盟條約》,保證與美國並肩作戰。隨後,西班牙和荷蘭也相繼承認美國,先後於1779年和1780年對英國宣戰。美國獨立戰爭變成了一場國際戰爭。
1779年10月,喬治·克林頓率英軍海陸兩麵圍攻查爾斯頓(Charleston)。1780年5月12日,本傑明·林肯(BenjaminLincoln)率5466名美軍投降,寫下獨立戰爭美軍最大的敗筆。1781年10月19日,被美、法聯軍圍困在約克敦(Yorktown)的英軍7157人在查爾斯·康華裏(Charles Cornwallis)率領下投降,北美獨立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782年2月,英國議會以多數票建議結束在北美的戰爭。4月12日,英、美兩國開始在巴黎和談。11月30日,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約翰·傑伊(JohnJay)和亨利·勞倫斯(Henry Lawrence)代表美國與英國代表理查德·奧斯瓦德(Richard Oswald)草簽了《巴黎和約》(Treaty of Paris)。1783年這一結束戰爭的條約在巴黎正式簽署,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並劃定了美國與加拿大的邊界。
史海徜徉
1785年,約翰·亞當斯被任命為駐英國大使。在謁見英國國王時,國王發表了一個簡短而優雅的講話:“先生,我希望你相信,而且轉達給你的美國同胞,在過去的這場衝突中,我所做的隻不過是履行我對子民所應負的職責。坦白地對你說,我是最後一個同意分離的。但是,分離既然已經發生,而且不可避免,那麼,我將第一個接受合眾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友誼。”
——(美)亨德裏克·威廉·房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