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申時養護膀胱經(00-17:00)一喝水養生,長久保持健康活力(2 / 3)

喝水應該以單純的白開水為主,淡茶也行。飲料、啤酒、牛奶等不適宜做“膀胱清洗劑”,因為它們表麵上看起來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實際上卻增加了腎髒、膀胱的負擔。

申時“動汗法”,健身除病有奇效

申時,人體陰陽相對平衡,氣血流暢,精力充沛,不易受傷,非常適合進行身體活動,尤其是到戶外鍛煉身體。

中醫有句話叫“動汗為貴”,意思是說活動到全身微微出汗是最好的狀態。換句話說,運動鍛煉的效果以全身微微出汗為最佳,隻有出汗了,才算是達到了運動的目的。中醫講“汗為心之液”,來源於血,作為人體最深層廢物的血液垃圾,主要就是通過出汗——這個人體最表層的方式來直接排出體外。‘申時膀胱經最旺,是人體瀉火排毒的時候,故此時鍛煉身體最好身上出汗,這樣有利於人體瀉火排毒,強身健體的效果很顯著。

申時人肺部的呼吸活動非常活躍,加上此時人體的陽氣仍處於沉降初期,弱而不衰,膀胱經又是人身上最重要的陽經,是陽氣的倉庫,所以此時做運動是很好的鍛煉方式。

“動汗”治療疾病

“肝藏血”,並且負責為血液解毒,肝氣鬱結不能正常疏泄,就會影響到肝髒的藏血、解毒功能,導致血液裏麵的垃圾無法及時得到清理,而發生堆積。采用“動汗”的方法進行“疏泄”,就能把血液裏麵的垃圾清理掉,使心髒和肝髒的功能恢複正常。從中醫角度來講,所有的疼痛症都是由於外邪入侵或身體內部失調,導致氣血淤滯引發的,治療的原則就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而適當的身體活動正是疏經活血的最好辦法,經絡氣血通暢了,疼痛就會不治自愈。如果活動到出汗,侵入經脈的風、寒、濕等病邪,垃圾也隨著汗液排出體外(相當於中醫治病的“汗法”),病也就好得快。

中醫治病的“汗法”

在中醫的治病八法當中,汗法居首,它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治病療疾的方法。所謂汗法就是采用吃藥或其他治療辦法,讓病人發汗、出汗。不論是外感“六淫”引起的病,還是內傷“七情”引發的病,都可以用“汗法”進行調治,它是排出體內病邪的一個良好的途徑。

順時而為,在最佳時間施治效果最佳

申時陽氣沉降

人體內陰陽之氣的升降就好比爬山,先從山腳下往上,到達山頂之後待會兒就得轉而下行。如果把人體的上、中、下三焦分別比作山頂、山腰和山腳,那麼從午時開始,陰氣從下焦開始往上走,陽氣從上焦轉而向下;到未時的時候,陽氣已完全離開上焦,到達中焦。經過未時2小時的下行,到申時,陽氣已經到達下焦,按照中醫升降沉浮的理論,此時的陽氣呈現一派沉降之勢。

順時而為,申時治療中下焦疾病最佳

中醫治病有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種方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根據病邪所在的部位,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邪氣在上者,可以采用催吐法,讓它從上麵排出去;邪氣在下部,可以采用瀉法、利法,讓它從二便排出去;病邪在中部引起脹滿的,可以采用辛開苦降之法,使其消之於內。

按照人體經絡氣血的循環流注規律和髒腑功能的晝夜盛衰變化,陽氣沉降之時是下焦髒腑排泄體內各種垃圾廢物的最佳時機。人體中下焦的髒腑,如腎、大小腸、膀胱是人體主要的代謝器官,從申時開始,由於陽氣沉降,它們隨其而降一向下傳導的功能增強,人體的代謝也會隨之加快,如果身體有排泄不暢等方麵的疾病,此時是最佳的調理時機。“瀉下法”是中醫常用的方法。瀉下法屬中醫學八法之一,主要分為兩方麵:一是泄下通便,二是瀉下逐水。前者常用於治療溫熱病變中熱結胃腸陽明腑實證,以及胃腸積滯、大便秘結、蓄血、痰積、蟲積等;後主要用於體蓄水證,如腹水、胸水等,也能用瀉下逐水法治療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