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神經係統是第二大腦
有研究提出,人的精神意識和運動功能是在大腦的主導下與諸髒腑以及經絡共同完成的。腸神經係統的功能不僅獨立主持胃腸的功能活動,而且與某些精神疾病,如抑鬱症、恐懼症有著密切關係。
脾和意識的關係,具有一定的解剖學基礎。美國科學家發現,人生來有兩個腦,即顱腦與腸腦,它們相互作用與影響。腸腦是指位於食管、胃、小腸與結腸內層組織的鞘中的腸神經係統,內含有數以億計的神經細胞、神經遞質、蛋白質和複雜的環行線路,能夠獨立進行生理活動。
敲打脾經的妙法
中醫認為,“久坐傷肉”,肌肉得不到鍛煉,就會引起脾虛,“傷肉”也就是傷脾。平時多敲敲脾經可增強脾經的運化功能,補充因久坐損耗的元氣。
判斷脾虛的小方法
看眼皮:如果眼睛很大,明亮有神,而眼皮卻耷拉下來了,雙眼看上去沒精神,就說明脾虛。因為中醫認為眼皮也是為脾所主的,如果眼皮鬆了下來,說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現問題了。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
觀察舌頭:如果舌頭顏色較淡,舌邊出現齒痕,說明脾很有可能出了問題,最好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
敲打脾經法
坐姿:將一隻腳的腳踝壓在另一條大腿上的坐法,也就是架腿法。采用這種坐法利於對脾經的按摩。因為脾經起於足大趾內側端的隱白穴,然後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再進入大腿內側前緣,然後進入腹部。這個坐姿正好可以將脾經暴露出來,從而便於按摩。
敲打法:拍打時要握空拳,用掌指關節端由上至下一路拍打下來,用力適中,對於大腿部位的脾經拍打時可稍用力。兩條腿都要敲,每側以敲打10分鍾為好,敲打的時間是上午9:00-11:00,氣血流注脾經之時。敲打的次數不限。
功效:上班時可利用工作間隙,將腿盤成“4”字彤,然後沿著脾經的循行路線一路敲打下來,可以起到健脾的效果。
按摩保養脾經的要穴
按摩隱白穴
位置:該穴位於大趾內側趾甲角旁約0.1寸。
按摩方法:把三四根牙簽(頭和頭、尖與尖在一起)用橡皮筋或繩子捆在一起,然後用牙簽頭去點按,每側的穴位按60下。
功效:此穴是脾經的井穴,能有效調動整條脾經的功能,對食欲不佳、腹脹、嘔吐、腹瀉、月經不止、帶下、流鼻血等症狀治療效果非常好。
按摩三陰交穴
位置:該穴位於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麵後緣。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按揉,每次3分鍾,每天1次。
功效:此穴是治療消化係統疾病和泌尿生殖係統(尤其是女性)疾病的要穴,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欲不佳、腹脹腸鳴、腹痛腹瀉、便秘、頭暈頭痛、四肢無力、身體沉重以及女性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男性的遺精、陽痿、陰莖痛等症療效奇佳。
按摩血海穴
位置:該穴位於大腿內側,膝蓋上2寸處。
按摩方法:坐在椅子上,膝關節彎曲,手掌伸開,先將大拇指按在穴位上,其他四指向後抓住腿部,然後拇指用力按揉,可以兩手同時按揉兩條腿上的穴位,每天1次,每次5分鍾。
作用:血海統管人體一切有關血的問題,不管是貧血還是女性的月經問題(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閉經等),以及蕁麻疹、濕疹、腳氣、逆氣等,此穴都能夠幫助解決。
按摩公孫穴和豐隆穴
公孫為脾經絡穴,豐隆為胃經絡穴,絡穴既可治療本經的病變,還能治療相表裏經的疾病。公孫和豐隆兩穴可兼調脾和胃。
公孫穴位置:該穴位於人的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的前下方。
按摩方法:按住公孫穴,用力按下去,如果嫌力度不夠,可以用一隻腳的腳跟去踝或者頂這個位置,適可而止,有酸脹感就可以。每天早晚各做1次。
功效:對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急慢性腸炎、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具有很好的效果。配中脘、足三裏主治胃脘脹痛;配豐隆、膻中主治嘔吐、眩暈。
豐隆穴位置:該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兩橫指(中指)。
按摩方法:將左(右)下肢平放在對側膝關節上,用右(左)手中指指尖放在豐隆穴上,拇指附在對側,用力掐30秒至1分鍾。每天早晚各做1次。
功效:用於治療耳源性眩暈、高血壓、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支氣管炎、腓腸肌痙攣、肥胖症等。配陰陵泉、商丘、足三裏治療痰濕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