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巔峰之上(3)(2 / 3)

心理感悟:聰明人最大的痛苦就在於永遠失去了承認愚蠢的權力。

50配角搶了主角的戲

1997年1月的Macworld大會很快到來了。阿梅裏奧精心設計了一出“行為秀”,他先是演講了兩個小時,然後把喬布斯請上了台。喬布斯的光芒頓時蓋過了阿梅裏奧。人群歡呼起來,震耳欲聾的掌聲持續超過了1分鍾。這些前來參加大會的都是蘋果的忠實擁躉。多少年了,他們都沒有這麼激動過。自從喬布斯離開後,蘋果再也沒有一個領導人能夠像他那樣自信而有一種明星的魅力。但這還是阿梅裏奧的舞台,喬布斯隻是簡短地說了幾句話。阿梅裏奧回到台上,又說了一個小時,然後再次將喬布斯請上台。緊接著,他又請上了沃茲尼亞克——蘋果的另一位創始人。

有意思的是,蘋果的這兩位創始人的身份都是“非正式顧問”。阿梅裏奧的意圖很明顯,他想要站在中間,一邊拉著一位創始人,三個人一起舉起手來慶祝勝利。他自信地以為自己能夠掌控住喬布斯,掌控住局麵。但喬布斯顯然並不買賬。他既不想為阿梅裏奧控製,也不想與沃茲冰釋前嫌。趁著阿梅裏奧囉裏囉唆說話的時候,喬布斯悄悄地溜下了舞台。

阿梅裏奧沮喪地發現,自己並不能將喬布斯控製在手心。當初喬布斯為了促成交易,曾經放低了身段,現在已經是此一時、彼一時了。阿梅裏奧大大地錯了,在任何一出戲中,喬布斯都隻想扮演主角。如果要他當配角,他寧可退出。但阿梅裏奧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也注定了他的悲慘命運。

喬布斯頂著顧問的名頭,開始工作了。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幹掉首席技術官埃倫·漢考克。他很快用阿維·特瓦尼安取代了漢考克的位置。當然,他的理由很過硬。特瓦尼安是開發NeXT係統的第一權威,現在,要將NeXT的操作係統與蘋果對接,當然要由他掛帥了。喬布斯又找來喬納森·魯賓斯坦(JonathanRubinstein)擔任硬件的負責人。魯賓斯坦當初是NeXT電腦硬件的負責人。當喬布斯忍痛砍掉硬件項目後,魯賓斯坦不得不另謀他職。現在,喬布斯一召喚,他二話不說,就加入了蘋果。

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喬布斯還沒當天子,就已經開始換臣了。可阿梅裏奧卻無知無覺,根本沒有注意喬布斯的所作所為正在不斷削弱他的影響力。

喬布斯還向他強烈要求砍掉“牛頓”項目——一種手持個人電子助理設備(即PDA)。喬布斯列舉了牛頓很多的不足之處,但他之所以討厭牛頓,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是斯卡利的牛頓!就像當初喬布斯一定要開發自己的麥金塔電腦來證明自己並非不懂技術一樣,斯卡利在職期間,也積極推動PDA項目來證明自己。牛頓上的“斯卡利標簽”是喬布斯最不願意看到的東西,所以他必要除之而後快!

不過,阿梅裏奧沒有同意,因為他仔細研究過這個項目,知道這個項目是能賺錢的。阿梅裏奧的這個判斷是正確的。後來,Palm公司在牛頓的開創性的基礎上將PDA擴展為一個很大的產業。包括後來喬布斯主導開發的iPad也有幾分牛頓的影子。

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往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界定了不同的外在行為。喬布斯目前的角色是“顧問”,那麼,為阿梅裏奧提供建議就是符合他角色內涵的行為。至於采納與否,則要由阿梅裏奧自行決定。

但喬布斯這樣的控製狂是不可能甘於僅僅為他人提供建議的。當他回到蘋果,就像回到了自己的領地,他內心的自我角色界定在他開始為蘋果投入心力起,就慢慢地轉變了。這是因為,行為會改變態度。

在一個穩定、和諧、持續發展的社會中,每個人最初都是被視為言行一致的。你內在的態度決定了你外在的行為,你外在的行為表明了你內在的態度。如果有人違反了這樣的約定俗成,也許會獲得短期的利益,一旦被整個社會視為言行不一,那這個人就很難繼續在這個群體中生存下去。經過長期進化,人們的潛意識就具備了這樣的一種功能,根據外在的行為來調試內在的態度,讓兩者在不知不覺中保持一致,否則就會出現內心的認知失調。這就是行為改變態度。

德國心理學家弗裏茨·斯特拉克經過研究發現,當人們用牙咬住一支鋼筆(會牽動笑肌)時,比僅僅用嘴唇(不會牽動笑肌)時,會覺得麵前的卡通片更有趣。也即是說,即便是你人為地、刻意地做出了微笑的表情,內心也會感到更快樂。這是對“行為改變態度”的最佳詮釋。

喬布斯原本遊離的身份(角色),因著他對蘋果的不斷投入而發生變化,直到他內心將自己界定為蘋果的主宰者。態度一經改變,反過來又促進了外在的行為。喬布斯對蘋果進行改造的動力和迫切性與日俱增。這就造成了與現實的矛盾。最終,他的目標就隻能指向了幹掉阿梅裏奧,並取而代之。他不能允許有人在他的領地裏指手畫腳,而他本人隻能袖手旁觀。

喬布斯內心的態度和外在的行為發生的這些靜悄悄的變化,阿梅裏奧卻不知曉,因為糟糕的業績已經讓他焦頭爛額、無暇他顧了。在1997年2月召開的股東大會上,阿梅裏奧不得不向股東們解釋為什麼1996財年最後一個季度的銷售量比上年同期暴跌了30%。股東們輪番在麥克風前發泄他們的不滿。時任蘋果董事會主席的埃德·伍拉德(EdWoolard)在現場聽得大驚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