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我們在鹿港小鎮的時候,正好遇上媽祖廟門口舞龍舞獅,我們幾個來自大陸內陸的人,對媽祖並不是很熟悉,但台灣信仰媽祖的人卻很多,台灣最早的時候很多漁民,大家出海捕魚,都要祈求媽祖的庇佑。
我在十九歲的時候去了上海,之後就從來沒有見過真正有人舞龍舞獅了,電視上倒是常見,但往往都是某某開幕式上的助興節目,或者春節聯歡晚會上的固定表演。以前在老家四川的時候,偶爾也看過兩回,但都是小規模鬧一鬧,並不正經。我們家鄉小,那時經濟也不發達,並沒有足夠多的精力和財力,來添置足夠多的服裝道具,大家也沒有時間湊在一起悶頭排練。
媽祖廟門口的人很多。前來上香的人也很多。走在舞龍舞獅隊伍最前麵的是兩列高大的“巨人”。兩個人疊羅漢在一起,但外麵隻罩一件衣服,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兩米多的巨人。當這些關公、門神、土地公漸次走過之後,金燦燦的舞龍舞獅隊伍就過來了。
廟門口的空地上,翻騰起一條長龍來。周圍的人都隨著鼓點大聲歡呼,或者唱著當地的歌謠,而像我們這樣的外來遊客,自然就隻能拿起手裏的iPhone,拍起照來。
後來我才發現,雄壯有力的鼓聲,是一個看起來隻有五歲的小男孩兒敲出來的。他一邊敲鼓,一邊像一頭小豹子一樣嘶吼著。
我在媽祖廟裏,幫媽媽爸爸點了兩盞平安燈。
倒是屬狗的落落,急吼吼地在每一個廟堂燒香請願,她說自己今年犯太歲,可千萬別倒黴呀。我們一邊笑著她,一邊也跟著四處拜拜。
媽祖廟門口就是一條小吃街,從街頭一直到街尾,都是各種台灣當地有名的小吃。我們一路吃了個飽,連我這樣對美食並不是十分熱衷的人,都能夠吃得肚皮難受,可見小吃的誘惑力。然而,當我們在街邊發現一個熟悉的全家便利店時,我們依然忍不住歡呼雀躍著往裏麵湧。其實我們身邊早就已經被台灣的生活方式滲透著,隻是我們渾然不知而已。我們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比如在上海,你在一個街區的範圍之內,就能夠發現五家全家便利店,台灣人已經把他們的生活方式,種植在了每一個十字路口。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隨行的李安一邊按著他手裏昂貴的佳能單反,一邊感歎說,在中國大陸都看不到這麼傳統的民間節目了啊。
我說,能啊,春節聯歡晚會上不是每年都有嗎。
他說,那不算,那是表演。
我說,這不也是表演嗎?
他頓了頓,說,也對。
07
後來我想,人們在越來越快速的生活裏,確實放棄了很多。人們追求越來越快捷的生活,隻要秒針嘀嗒跳動一下,如果某件事情都還不能完成,人們就會習慣性地歎一口氣。在這種越來越快的速度裏,人們被寵壞了。當電話被發明出來之後,一句話如果不能立刻就被聽到,人們就會皺眉,所以,信件就快要消失了。當手機被發明出來之後,人們連話也懶得說了,短信一秒就能收到。
當地鐵被發明出來之後,有軌電車就快要消失了。
當電腦被發明出來之後,電視機就快要消失了。
當網絡成為主宰之後,單機遊戲又要消失了。
當智能手機無所不能之後,笨拙的諾基亞都快要消失了。
連這些都要消失了,更何況曾經的舞龍舞獅呢?更何況曾經的大紅春聯呢?更何況曾經需要反複刷著醬料燒烤多次最後埋進草木香灰裏熏上大半天的臘肉呢?
人們隻需要在鍵盤上劈裏啪啦地敲擊幾下,一秒鍾,訂單已經下達。
門鈴響起的時候,包裝良好的臘肉香腸,就已經送到門口了。
速度就是一切。
08
我們在公路上騎車。
自行車是租來的。
可能田尾公路花園並不是一個大熱門的旅遊景點,因此人並不是很多。出租自行車的地方很大,就在公路邊上,也是公路花園觀賞線路的起點。遊客似乎隻有我們幾個,生意顯得有點冷清,然而店家卻並不十分在意,我們的到來也沒有讓他覺得額外高興。似乎生意好壞對他來說並不要緊。他眯著眼睛,笑眯眯地看著停車場裏一隻黃狗和一隻黑狗,打鬧嬉戲。
我大概有很久沒有騎單車了。
但是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事情,是你一旦學會了,就再也不會忘記的。比如遊泳,比如騎車。
一開始,我們還按照手中地圖上標注出來的線路沿路觀光,但漸漸地,也就嫌麻煩,不再反複地看地圖,隨著性子,在各種十字路口隨意地轉向。於是我們也得以在眾多的花圃中間脫身而出,看見很多奇奇怪怪的店。有一家叫作“妙阿姨的奇妙菜館”,我看了招牌很久,覺得這家店一定很有意思。還有一家專門種仙人掌的“花店”,門口是一個巨大的冰櫃,上麵用毛筆字寫著繁體的“仙人掌冰飲”。他們把仙人掌做成花,做成項鏈,做成食物,做成容器,做成鬧鍾,做成一切本來仙人掌不應該成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