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營造尚學的企業文化,作為“一把手”的老板就要做好示範工作,領導並支持員工學習新技能,並積極參與企業中的各種學習活動。
在營造尚學的企業文化中,老板切忌將創建學習型企業當作一種活動進行,因為學習隻有起點,沒有終點,而活動有開始就會有結束。這也就說明,創建學習型企業要形成長效機製,不能“兩天打魚,三天曬網”,而是要持之以恒地營造尚學的文化氛圍,建立員工學習培訓計劃並有條不紊地執行。
有的老板總是向我抱怨,培訓師在企業時,員工的積極性很高,培訓師一旦離開企業,員工就無法保持培訓效果。其實,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企業沒有形成學習培訓的長效機製,沒有製訂行之有效的培訓計劃。
老板若想創建學習型企業,就要製定科學、合理的長遠規劃,還要有可行的近期目標,然後再分步驟逐一推進,依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及不同的學習人群依次布局,切不可急功近利地搞“運動”式的學習活動,但也不能毫無目的地隨便組織學習活動,而應該從提高員工的基礎技能開始,循序漸進,向高科技、新知識的高領域邁進。
創建學習型企業要形成長效機製,不能“兩天打魚,三天曬網”,而是要持之以恒地營造尚學的文化氛圍,建立員工學習培訓計劃並有條不紊地執行。
為營造尚學的文化氛圍,企業必然會組織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但活動的內容是否適合員工,活動的質量是否達標,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協助企業組織培訓的過程中,很多學員會告訴我,他們的老板經常組織各種培訓活動,但這種活動並不能提高他們的思想和技術水平,還會浪費很多工作時間,影響了工作效率。
其實,很多企業確實存在這種現象,老板一味增加培訓活動,卻並沒有考慮培訓內容是否恰當,加之目前培訓企業良莠不齊,很多無法保證培訓質量的企業會開出誘人的培訓價格,以此來吸引企業老板的目光。在沒有認真核實培訓企業經營資質的情況下,企業老板很可能聘請了毫不負責的培訓師,那麼,活動的培訓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老板要想創建優秀的學習型企業,一定要認真考量培訓活動的內容和負責培訓的企業,在確保培訓質量的情況下再組織員工參加。
營造尚學的文化氛圍,形成學習培訓的長效機製,提升員工的學習能力,這一切需要老板和員工統一思想,樹立共同的價值觀念,並發揮每個人的力量。在將每個人的個性融入企業共性當中後,企業所有人群策群力,腳踏實地,定能有效推進學習型企業的建立,最終實現企業基業長青的目標。
創建感恩型企業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其中蘊含著責任、擔當和包容。自古就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的訓誡,現代亦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說法。從步入校門的那天起,老師就告訴我們要心懷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國家。長大後,感恩也使我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一份麵對困難的積極心態。
企業文化是企業永續發展的原動力,而感恩則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一家企業若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永葆青春,我認為除了科技創新、科學管理之外,每個企業成員都要有一顆感恩企業的心,有這種優秀的企業文化作為思想保證。
如果將企業看作是一個專門賺錢的機器,而員工就是這個機器上的零件,那麼,這個沒有人情味的機器終有老化的一天,到那時企業的生命也將枯竭;如果將企業看作一個超越經濟效益而有生命的組織,那麼員工就會與老板組成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個共同體會將企業所有的成員連接在一起,榮辱與共、風雨同舟。而把大家聯係在一起的紐帶就是感恩之心,員工感恩老板為自己搭建了施展才華的舞台,老板感恩員工能與自己並肩作戰,共同創造企業的輝煌。
在從事企業培訓的工作中,我與我的團隊經常為企業做感恩之心的培訓活動,談到感恩,我想這是所有培訓內容裏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內容。眾所周知,員工與企業就像魚與水的關係,企業是每個員工獲取生活來源的根本,而員工又是支撐企業發展下去的保障,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每個員工都心懷感恩之心,那麼,“國富民強,企榮家興”的願望終將會實現,而這樣的企業也就是我們要創建的感恩型企業。
20多年前,我還是個普普通通的銷售員,老板組織的銷售能力培訓中,有80%是對思想方麵的培訓,如感恩、堅韌、責任、博愛等,隻有20%是技巧方麵的培訓。那時,企業的領導和培訓師都告訴我:一個人要想成功,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擁有一份好的心態。我起初聽到這句話並未深刻了解其中的含義,但當自己辦企業、帶團隊的時候,我才知道員工擁有陽光的心態是多麼重要。
如果員工具有好的工作心態,他的表情就會很自然,麵帶笑容,與人和善,舉手投足間散發著正能量的氣息,做任何工作都會充滿力量。對待老板,他會心懷感恩之心,認真工作;對待客戶,他會心懷感恩之心,認真為其服務,而且,很多時候,客戶更看重員工對其提供的軟服務。
如果員工的狀態不好,毫無感恩之心,甚至唯利是圖、忘恩負義,那麼,這樣的員工不僅得不到老板的重用,而且很難與同事相處,更難以獲得客戶的信任。員工的這種不良心態在其眼神、狀態、麵部表情中都會有所表現,且這種表現是大部分人都能看出來的。所以,老板要在企業中營造感恩、奉獻的文化氛圍,讓員工心懷感恩之心去工作,在提升員工工作技能的同時,也能得到精神上的升華。
有個培訓師曾說:“如果老板願意花費大量的金錢來組織員工培訓,那麼身為員工的你就應該感謝老板,因為這是比薪金更重要的精神財富。”我相信,這個培訓師是以局外人的眼光客觀看待了這個問題,所說的也是他的肺腑之言。如果老板每月給員工4000元的薪金,這些錢花完了也就沒有了,如果老板組織的培訓能改變員工的思想,改掉他之前的不良習慣,很可能改變了他的命運,甚至他整個家族的命運都會改變。對員工而言,更要看重的不應該是老板給你多少薪金,而是在這個企業中,你能獲得怎樣的提升,這種提升包括工作技能和思想意識兩方麵。
有老板曾問我“如何讓員工擁有感恩之心,如何營造企業感恩的文化氛圍,如何保證培訓的效果”,我給出的辦法除了老板要以身作則之外,有計劃、有步驟的培訓也是保證培訓效果的有效方法。在完成一次效果很好的感恩培訓之後,老板要給員工一定的消化吸收時間,這個期限大概要兩個星期,此後,老板還要組織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文化培訓活動,以此來保持員工的感恩意識。
隨著培訓效果的顯現,企業中會慢慢形成感恩、奉獻的文化氛圍,進而形成一種企業文化。所以,建立感恩型的企業要講係統、分步驟、靠方法,尤其要從新員工進入企業時就要進行感恩培訓,讓其建立起感恩、奉獻的思想意識。
創建感恩型企業,就是要讓企業員工學會感恩,與企業形成共同的價值理念,將自身的職業願景與企業的願景融合到一起。這種企業文化不僅要靠老板的教育培訓,也要靠員工的自我提高並逐漸升華自己的思想境界。很多老板都知道感恩型企業的戰鬥力很強,究其原因就是企業的全體成員可以凝聚到一起“一致對外”。他們懂得感恩、珍惜機會、盡心做事、嚴於律己,在收獲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建成偉大的感恩型企業,實現了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創建戰鬥型企業
曾經有人問我:“洪老師,如何創建戰鬥型團隊?”我認為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了解戰鬥型團隊的特征,如工作高效、士氣高昂、目標明確,等等。那麼,一個團隊想要擁有以上特征,首先要在選人上下功夫,也就是在招聘人才時就要嚴格考核應聘者的素質。
我對很多企業老板說過,若想打造戰鬥型企業,最重要的是找對人,隻有對的人才能做對的事,進而成就企業。在招才選將的過程中,企業要設定多種考核項目、舉行PK賽,為應聘者創造施展才華的機會,力求在崗前培訓時掌握應聘者更多的信息,以此來確定其是否是企業“對的人”。
對於通過多輪麵試之後的應聘者,企業要組織其進行崗前培訓,在這期間提高其工作能力、專業素質以及個人修養,也就是說,這個過程不僅要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還要提高其精神境界,讓他們的職業理想與企業的願景想融合,將自己與企業的未來聯係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價值理念。應該說這個過程既要深入考察應聘者的能力,又要提高其綜合素質。
在通過崗前培訓後,應聘者將成為企業的新員工,通過培訓提高其專業能力就是為高效工作打基礎,而對其進行企業文化培訓則是為提高團隊士氣做準備。那麼,接下來就要考慮如何確定企業的奮鬥目標。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通常建議老板首先要了解員工的需求,也就是員工具備哪些能力並對自己的企業有什麼樣的期許。
在了解員工心裏所想之後,老板再結合工作的具體情況,將企業的規劃與員工的願景結合起來,找到企業與員工的融合點,為員工安排最恰當的工作。員工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而且目標又與企業的願景一致,那麼便可在老板的全力支持下施展自己的才華,團隊的士氣也可在員工的奮鬥中日益高昂起來。
在滿足了工作高效、士氣高昂、目標明確的三個特征之後,老板若想將這種良好的工作狀態保持下去,便要將學習型企業與感恩型企業的特質融入戰鬥型企業之中,換句話說,戰鬥型企業既包括員工高效工作,又要員工具備超前的學習意識,以及懂感恩、願奉獻、敢擔當的文化氣質。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優秀的企業同時具備學習型企業、感恩型企業以及戰鬥型企業的所有特質,這也就是本章開篇所說的複合型企業。在科技與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單憑一項優勢很難讓企業持續發展下去,而令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就是讓其具備更多的優勢。所以,在考慮企業未來時,老板不僅要高薪聘請優秀人才,還要靠文化聚攏人才。員工體會到親人般的溫暖時,便會敞開自己的心扉,與老板風雨同舟、努力實現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