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審視自己的心態(6)(2 / 3)

所以說不要追求完美,隻要我們努力去做,問心無愧,就可以了。隻要“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就夠了。

構造自信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風燭殘年之際,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那位平時看來很不錯的助手。

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的蠟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明白,”那位助手趕忙說:“您的思想光輝是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蘇格拉底慢悠悠地說:“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傳承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你幫我尋找一位好嗎?”

“我一定竭盡全力。”

蘇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四處尋找了。可他領來一位又一位,都被:蘇格拉底一一婉言謝絕。一次,當那位助手再次無功而返時,病人膏盲的蘇格拉底硬撐著坐起來:“真是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其實都不如……”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懇切地說,“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優秀的人選挖掘出來。”

蘇格拉底笑了笑,不再說話。

半年之後,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很失意地閉上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隻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他曾經深切關注著的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後悔,甚至自責了整個後半生。

對自己缺乏自信的人,往往給人一種謙遜大度的表象。其實,這種對自己正確認識的否定,與謙遜的美德無關,那純粹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

一個女人如果不相信自己天生麗質,那麼她就注定了不會成為一個美人;一個男人如果不認為自己稟賦較高,那麼他注定不會成為一個聰明人;一個人如果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那麼他注定不會成功,注定不會幸福的。

對自己缺乏起碼的、適度的信心,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他就不可能具有堅毅、剛強、無所畏懼的品質,就不可能壯誌淩雲,豪情萬丈,去積極追求生活的目標和美好的未來,在生活道路上他就隻能是步履蹣跚甚至舉步維艱,他的一生也就隻能是渾渾噩噩、無所作為。

富蘭克林說:“光明、幸福、美滿,都是操之在你手中的,沒人能剝奪你的自信,除非你自己將它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