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天地、盧灣區(3 / 3)

新天地采蝶軒的環境設計是著名設計師傅厚民在中國大陸所做的第一個室內設計作品。因為位於新天地,所以在裝飾上必須保持新天地舊建築的格局,不破壞舊建築本身的結構和建築外觀。

設計師在考慮整體安排上,完全保持了餐廳頂部和窗戶的原始格局,而在牆麵上則利用光線和線條,進行了精心的修飾,將餐飲環境變成了一個藝術環境,把“生活方式”引入餐廳。

學建築出身的傅厚民,在做室內設計時,特別關注的是對於空間的處理,以及對於空間感的塑造。他把餐廳與廚房相隔的那一麵牆做成繭的形狀,這樣就加強了室內牆麵所造成的變化感和豐富性,同時,也富有寓意。繭是化蝶之前的形態,象征了菜肴從廚房到餐廳的蛻變過程。

新天地的采蝶軒以粵菜為特色,餐廳聘請著名的粵菜大廚掌勺,傳統的粵式燒味、廣東點心、老火靚湯都做得正宗入味,此外、糯米雞翅、海鮮帶子羹、清蒸多寶魚等新式粵菜也同樣保持了粵菜的特點,清爽鮮美。

菜係

上海菜

獨門絕技

上海公館菜,少油不膩,突出食材的鮮美。

老洋房花園餐廳

地址:

紹興路27號

電話:

021-64333506

老洋房花園餐廳

老洋房花園餐廳占據著位於紹興路上的一幢歐式白色三層樓建築,有著精致的花園。

大門是低調的,一個平淡的石灰色牌樓門,一不小心就容易錯過。隻有牆邊的裝飾燈與眾不同,采用的依然是灰色的裝飾,從燈罩後透出兩束奶白色的燈光,幽幽地透著一絲柔意。牌樓的上方是灰色的店招,寫著“老洋房公館菜”。

推門進入主樓,歐式的吊頂、以及泛黃的老照片,讓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老上海的宅第裏,有點時光交錯的感覺。

改建餐廳時,原來的客廳變成了餐廳大堂,位於一樓,而二樓的臥室與書房則被分隔成數個包廂。每間包廂的布置還是按照老上海上流社會人家流行的模樣,比如裝飾藝術風格的桌椅、華麗的窗簾和一些精致的擺設。客人來到老洋房花園餐廳用餐,感覺更像是去赴大戶人家的宴席。

老洋房做的是獨一無二的公館菜,沒有宮廷禦宴的排場,也沒有西洋菜肴的浮華,充滿了家庭菜肴的溫馨實在,以口味正宗和外觀的精致細巧見長。

菜本身少油不膩,味道清淡中透出食材本身的鮮美。形式上借鑒了一點西餐的特色,比如裝盆上的講究和分食製的用餐方式。招牌菜有瑤柱薺菜黃魚卷、極品牛肉、糖醋小排等。

菜係

泰國菜、印度菜

獨門絕技

無論是環境還是菜肴,都充滿了獨特的異國情調。

The Face

地址:

瑞金二路118號

電話:

021-64664328

德菲斯

The Face

The Face所在的瑞金賓館最早是英國商人馬立斯的私宅,故名馬立斯花園,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花園內草坪麵積廣大,古木參天。內有小樓四棟,主樓為英國鄉村風格。建國後,這裏成為瑞金賓館。近年來,瑞金賓館的大院內陸續開出好幾家餐廳,其中,The Face和Colors最為著名。

The Face是一家連鎖經營的餐館,在新加坡、泰國和印度都有分店。上海的The Face包括酒吧、蘭納泰國餐廳和哈紮拉印度餐廳三部分。呈現出濃烈的東南亞風情。

店如其名,The Face的門前擺著一個巨大的從泰國運來的木雕人臉。這是一張微笑的人臉,慈眉善目。底樓是一間西洋酒吧,擺放了許多中國古典家具和古董。

另外還有一間專供顧客打牌消遣的遊戲室。穿過底樓一扇厚重的大門,哈紮拉印度餐廳赫然出現在眼前。橙紅在這裏象征了印度人熱情如火的性格。燈光隔著幕布射下來,整個餐廳沉浸在若明若暗的暖色調中。從印度餐廳出來,走過遊戲室,拾級而上,就來到了二樓,這裏是蘭納泰國餐廳。樓道的拐角處伸出一條黑色的巨蟒——那是泰國的木雕龍。餐廳的菜肴以泰國北部地區的美食為特色,以米粉、河粉為多,酸辣、開胃、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