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2
世博會的作用
上海成功舉辦了世博會,可喜可賀,但是我最反感的就是媒體的輿論導向,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新聞就是今天入園多少人,似乎這是重中之重。世博會的成功究竟是以什麼作為衡量標準?是以人多為標準嗎?
那我們看一下世博會應有的作用:
展示世界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發展成就
舉辦世界博覽會的目的往往是展示人類在某一個或多個領域如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方麵取得的成就。標誌著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新技術、新發明、新創造、新產品等借助世博會的平台向公眾展示。
1851年英國萬國工業博覽會中,展出了英國工業革命帶來的經濟成就和參展國家先進的工業品,如自動鏈式精紡機、大功率蒸汽機、軌道蒸汽牽引機、高速汽輪船、汽壓機、起重機、機床以及先進的煉鋼法、隧道和橋梁等模型。
1855年法國巴黎世博會展出了混凝土、鋼製品、鋁製品和橡膠等。
1862年英國倫敦世博會上,展出了德國人發明的人造染料。
1867年法國巴黎世博會上,電燈塔、海底電纜、水力升降機、滾珠軸承等工業新產品首次亮相。
1876年美國費城世博會上,展出了動力織布機、水泵、車軸、電纜、火車頭、印刷機、打字機、多路傳輸電報機等。
1878年法國巴黎世博會上,展出了貝爾的電話、愛迪生的留聲機,以及冷凍船等,都是人類劃時代的發明。
1889年法國巴黎世博會上,展出了連續顯示照片裝置和新型感光膠片,後人借此技術發明了電影機。
189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上,電子館中首次使用交流發電係統,為12萬隻燈泡提供照明用電,並用玻璃管吹製出字母和圖形形狀,這是霓虹燈首次亮相。
1900年法國巴黎舉辦“世紀回眸”世博會,介紹地鐵,展示19世紀的科技成就,並展出了大型發電機和無線電收發報機。
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世博會展出飛機和無線電。
1933年美國芝加哥市第二次舉辦世博會,較為矚目的展品是航空研究的成就——奧古斯特·皮卡德教授的吊籃氣球,它曾升到48萬英尺的高空。
1939~1940年美國紐約世博會上,磁帶錄音機、電視機、電視攝影機、尼龍、塑料製品等嶄露頭角。
1962年美國西雅圖世博會上,首次展出了航天器,表明人類已經能夠借助高科技進入宇宙。
1970年日本大阪萬國博覽會和1985年日本築波科技世博會,展示了“二戰”後日本在各方麵的發展和成就。
1986年在加拿大溫哥華世博會上,展出了新開發的通訊產品。
1993年韓國大田世博會上,全麵展示了韓國經濟的起飛。
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表現人類利用科技力量麵對未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揭示出人類、自然、科技協調發展的新關係。
眾多推動社會進步、改變人類生活的高科技產品借助世博會走上了曆史舞台。
探索解決人類麵臨的重要問題的方法
世博會關注人類麵臨的共同問題,它通過完整展現事物發展的過程,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給人們以深刻的啟迪。
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的主題是“進步的世紀”,展出大量新產品,明確提出科技發明和創新將成為今後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主要動力。
1939~1940年在美國紐約和舊金山先後兩地共同舉辦的世博會上,主題是“建設明天的世界”,提出了新的口號“人類相互依存”,以今天的力量建設明天的美好世界,建立幸福的美國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