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特遣飛機經典戰例(3)(2 / 3)

雖然“海王”及“卡-31”預警直升機是為海軍設計的艦載直升機,但也可以用於陸軍和空軍的空中監視和指揮平台。海王預警直升機的天線為球形,在執行任務過程中保持外露,起降時則收於艙內。“卡-31”預警直升機的天線為平板陣列,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吊裝於飛機下部,起降時則將天線翻轉90°緊貼機身底部平放;使用天線時,4個機輪需收回以免影響天線旋轉。

兩相比較,“卡-31”預警直升機的機體比“海王”預警直升機小,在航程、實用升限方麵略顯不足。但前者的雷達是專門為直升機作戰平台而設計的,後者的雷達則是當時曆史條件下的臨時之選,因而“卡-31”預警直升機對空、對海的探測能力均優於“海王”預警直升機,並且“卡-31”預警直升機的通信和指揮控製能力也勝於“海王”預警直升機。

在這一時期,由於有了“海王”預警直升機的成功經驗,Thorn·EMI公司又發展了新的“空中霸王”雷達,並裝備到由皮特拉斯/布裏頓·諾曼公司生產的BN2T“防禦者”小型飛機的機頭上,於1988年開始進行測試,稱為“防禦者”預警機。這款預警機雖然功能有限,但購置及操作成本僅為大型預警機的5%—10%;再加上防禦者雙發動機飛機的航程與低速巡航性能在同級飛機中算是相當優秀的,因此成為一些防務經費少而又需要預警機的國家的一個選擇。後來,“防禦者”預警機上的雷達換成美國西屋公司(後並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AN/APG-66R多功能雷達,於1992年推出BN-2T4S“防禦者4000多傳感器監視飛機(MSSA)”,另外還裝備了WF360前視紅外線(FLIR)與激光慣性導航設備等。“防禦者4000MSSA”於1994年法茵堡航天展中正式亮相。

與大多數預警機采用固定翼飛機作為載機不同,預警機采用旋翼飛機,其可能原因有三種:一是為解決在缺乏大型航母以致不能使用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時預警直升機可以作為一種應急措施。二是由於其成本較低,研製周期短,可以裝備較多數量,並與本國功能較完善的大型固定翼預警飛機構成高低搭配的體係,同時也使經費有限的國家也有了負擔得起的選擇。例如,“卡-31”預警直升機售價僅2000萬美元,而沙特從美國購進的5架E-3A預警機共花費15.8億美元。三是預警直升機本身的技術特點和用途,使得預警直升機可以作為海上常規艦艇編隊的主要預警力量。直升機可垂直起降,並可在空中懸停,這令大型固定翼預警機望塵莫及。雖然直升機存在續航時間短、航程近、飛行高度較低、自身防護能力較差等缺陷,但它輕便靈活,研製、維修和保養技術難度低,並且不需要專門起降場地,這就能為中小國家海軍保護200海裏專屬經濟區提供良好保障。此外,預警直升機的研製難度要比大型預警機小得多,也為國防科技水平不高而又急需預警機的國家提供了自行研製的可能性。綜合如上這些因素,可以推測,預警直升機在未來會有較好的國際市場。

其他飛機戰例

現代戰爭中,軍用飛機在奪取製空權、防空作戰、支援地麵部隊和艦艇部隊作戰等方麵,都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在可以預見的一個時期內,軍用飛機的發展趨勢主要是:為了減少或擺脫對機場的依賴,將繼續向垂直/短距起落方向發展;無人駕駛飛機在軍事上的應用控製方麵,將會有重大進步;電子對抗係統將具有更為重要的地位;在軍用飛機的設計中進一步重視改進機體外形和大量采用非金屬材料等“隱身”技術;武裝直升機將得到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