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無人機(1)(2 / 2)

波音公司高級工程分公司的執行副總裁戴夫·斯溫說:“無人駕駛作戰飛行器代表了一種革命性的新型武器係統,它可大大提高載人戰鬥機的效率和生存能力。同時降低作戰行動的總成本。”

目前,建造無人駕駛作戰飛行器的競賽還處於研製樣機階段,比如現在飛行高度超過了6萬英尺的“全球鷹”無人駕駛戰鬥機。這種噴氣式飛行器是軍用無人駕駛飛行器中最大的一種,其有效載荷將近2000磅,可全天候連續飛行3000英裏。它由特萊丁-瑞安航空公司製造,該公司現在是B-2隱形轟炸機的生產商諾斯羅普公司的一家分公司。

電子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最終將促成微型飛行器的產生。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資助下,這種小得可以握在手掌中的微型間諜機已經在美國的一些實驗室中初具雛形。

這種飛行器用雷達或者紅外遙感器是幾乎探測不到的,飛行起來非常安靜,甚至使人無法感覺到它們的存在。未來的微型飛行器在軍事上將能夠發揮戰地目標偵察員的作用,或用來在緊急情況發生時探明爆炸物和化學物,同時還可以將現場的電視圖像傳回到便攜式電腦或頭戴式顯示器中。

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已規定這種微型飛行器的尺寸最大不超過15厘米,重量最重不超過4盎司。但是設計常規飛機使用的空氣動力學原理對這麼小尺寸的飛行器並不適用,所以航空工程師必須從頭開始他們的設計工作。

許多微型飛行器采用的是撲翼,比如佐治亞技術研究所和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研製的Entomopter。大部分微型飛行器都是靠電動馬達和電池驅動的,但Entomopter卻利用化學反應使機翼上下撲打。有些人甚至建議使用微波束來為微型飛行器提供動力。

目前,最小的撲翼微型飛行器還不具備在室外飛行的能力,所以它們更多地是以執行室內任務為目的。它們可以進入建築物中,尋找災後幸存者、人質或恐怖分子。

研究人員現在還在致力於從微型推進係統到導航和控製技術的各項研究。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已經在資助研究一些關鍵技術,比如微型電動機械係統,這樣的係統使用矽片製造技術來製造微型發動機和陀螺儀。

研製任何無人駕駛飛行器時所遇到的主要問題很可能是在軟件方麵,而不是在引擎、電子學或其他硬件方麵碰到的困難。編寫操縱無人駕駛飛行器的程序是很難的,但是成功執行任務的關鍵正是那些微妙的差異以及像對飛行器的直覺和“感覺”之類難以界定的因素。

庫克說:“無人駕駛飛行器和無人駕駛作戰飛行器的關鍵問題是,人們從未打算用它們取代由飛行員駕駛的飛機,而是要用它們作為對後者的補充。實際上,在可預見的未來,人仍然是最成熟的、適應能力最強的飛機駕駛者。但是,將載人飛機和無人駕駛飛行器結合起來能夠產生極其顯著的效果。”由此看來,飛行員還不會“下崗”。

二、無人機在現代戰場上的使用

1.偵察監視

偵察監視是無人駕駛飛機在戰場上最早的用途之一。今天的無人機類型眾多,性能優良,承擔了更多的偵察任務。它深入敵後一二百千米偵察敵軍部署情況;深入他國境內進行情報偵察、電子偵察;執行水上巡邏任務,為艦隊收集附近海區的信息等。機載偵察設備也更趨多樣化:利用可見光紅外線進行照相偵察、利用先進的無線電設備進行電子情報偵察、利用電視偵察器材進行電視偵察、裝配機載全景雷達和機載側視雷達進行雷達偵察等。一般說來,一架無人機可以攜帶幾種偵察設備,也可以根據不同的任務和情況靈活選擇偵察器材。偵察無人機與偵察衛星和C4I指揮控製係統構建網絡,以利於信息的實時傳輸和綜合利用,在信息采集上,多使用實時傳送的方式,以提高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2.輔助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