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人生的根本之道16(2 / 2)

時空之中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是特殊物質人腦的機能。世界本原是物質。物質本原論之方法論:人的認識應盡可能實事求是,而不要自以為是。把以上內容合起來,就是在向上的過程中,要通過實踐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世界及其規

律,進而在此基礎上通過實踐運用客觀規律改造客觀世界,並進行“實踐、認識、再實踐、

再認識”的循環,以取得有利的實際成果。這句話也太長,說起來也太麻煩!用個簡化的詞吧?求明創實?對,就用求明創實!再簡化一點,就用創實!紅線中,我們在“主動向上”的基礎上,又串了一個詞——“創實地”。紅線變成了“主動創實地向上”。第三步我們在紅線上再串一個。本質社會論: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不同人的需要具有相關性,同一人的價值具

有兩重性。本質社會論之方法論:人的實踐應當盡可能崇尚法製道德。人的實踐應當盡可能崇尚法製道德,這句話也有點長,說起來也有點麻煩!崇法尚德?對,就用崇法尚德!再簡化一點,就用尚德!

紅線中,我們在“主動創實地向上”的基礎上,又串了一個詞——“尚德”。紅線變成了“主動尚德、創實地向上”。第四步我們在紅線上再串一個。心誌行動論:同一主體的各種需要之間往往具有矛盾,這種矛盾影響心誌,進而影響行

動。心誌行動論之方法論:人的實踐應當盡可能凝聚心誌。人的實踐應當盡可能凝聚心誌,這句話也要簡化。激潛勵行?對,就用激潛勵行!再簡化一點,就用勵行!紅線中,我們在“主動尚德、創實地向上”的基礎上,又串了一個詞——“勵行”。紅線變成了“主動勵行、尚德、創實地向上”。第五步我們在紅線上再串上最後一個。矛盾法則論:事物的運動具有矛盾規律(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矛盾具有普遍性特殊

性不平衡性),變化具有質量互變規律,發展具有否定之否定規律。方法論:麵對事物矛盾,人應注重運用辯證方法,把握度和在曲折中前進。按照矛盾法則論,勵行、尚德、創實三者之間是不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當然是。精神可嘉而方法不可取,誌大才疏,智有餘而勇不足,有德無才,有才無德等等,不都

是形容三者不協調、不合拍的嗎?三者的確需要協調、合拍、遞進和良性循環。我們怎麼來表示?就在“勵行”、“尚德”、“創實”的中間加一個“而”吧!為了簡單起見,就加一個“而”!紅線中,我們在“主動勵行、尚德、創實地向上”的基礎上,又串了一個字——“而”。紅線變成了“主動勵行、尚德而創實地向上”。此外,按照矛盾法則論,在勵行、尚德、創實各自的運用之中,也要把握和處理各種對

立統一的矛盾關係,也需要注重辯證方法的運用。根本方法論現在我們終於完成了紅線穿珍珠的過程。穿出的結果請見圖5所示:上方4顆珍珠,從右至左分別是主觀能動論、客觀規律論、物質本原論和矛盾法則論,

總的來講就是辯證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下方4顆珍珠,從右至左分別是需要論、需要規律論、本質社會論、心誌行動論,總的

來講就是行為辯證法;中間紅線潛在穿有兩顆珍珠,即實踐觀、認識論,總的來講就是能動知行觀;中間紅線的內容是“主動勵行、尚德而創實地向上”,完整內容是“主動激潛勵行、崇

法尚德而求明創實地向上”,這一內容就是係統的方法論、完整的方法論、根本的方法論。從哲學的10個根本看法及其對應的方法論出發,得出了一條根本方法——主動勵行、尚德而創實地向上。這條根本方法既是哲學的邏輯演繹,同樣根本方法自其創立時起,也加入了哲學,構成

了哲學的一部分,成為哲學中的根本方法論。附圖5以一種簡單明了的方式,展示了根本方法的哲學演繹過程,通過這種演繹,我們知道了,為什麼根本方法可以讓我們做得更好,不按根本方法做會有什麼不好。

這幅圖的內容既簡單又深邃,而其表現形式,則又有一種別樣的對稱之美、結構之美。

當懂得了根本方法的哲學邏輯,我們就向前邁了一大步。而且,我們還具備了繼續挖掘根本方法更深內涵的條件。讓我們進入下一章——心智通達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