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人生的根本之道8(2 / 3)

態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是否可以激發?答案是:可以。人類曆史中無數的事例表明,通過激勵,可以激發出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既然激勵可以激發出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強大的精神動力,那麼我們是否應當消極等待、

過度依賴於外界給予我們激勵?答案是:不應當。有效地吸收外界給予我們的激勵,吸收外界給予我們的引導、勸告和鼓勵,這對向上是

有利的。

家庭對其成員,單位對其員工,朋友對朋友,社會力量對社會成員,國家對國民,都有引導、勸告、鼓勵和激勵,這對我們去向上,對我們追求人生的更加美好,都具有有益的成分,我們應當有效地吸收。

但是,我們不應當消極等待、過度依賴他人或社會給予的外在激勵。因為這行不通。如果沒有外界力量給予我們引導、勸告、鼓勵和激勵,怎麼辦?如果外界給予我們的不是引導、勸告、鼓勵和激勵,而是冷落、漠視、偏見甚至侵犯、

打擊和羞辱,怎麼辦?因此,良好情緒狀態和強大精神動力的激發,主要還得依靠自己,主要還得依靠自我調

節、自我激勵。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進行自我調節、自我激勵?答案是:可以。因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具有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人的主動性不隻體現為主動地采取行動,而且還體現為主動地激發出良好的情緒狀態和

強大的精神動力。

當我們的心智水平從嬰幼兒的狀態成長起來後,我們就不應再像嬰幼兒那樣凡事等待和依賴他人,我們要主動地激勵自己,激發出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強大的精神動力,進而主動地采取行動。

為了人生的更加美好,我們應當以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去向上、去行動,如果自身的情緒不佳、動力不足時,我們就應當主動地調整自身的情緒、激發自身的意誌,使自己始終以飽滿的精神,以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去向上、去行動。

心情不好,應當主動地調整;沒有興趣,應當主動地培育;性格不主動,應當主動改變。雖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難移不是不能移,再難也得移。“性格決定命運”,要改變命運,先突破性格。不突破性格,能改變命運嗎?

激潛和勵行的關係什麼是激潛?人們原本就有向上的潛能。不管自己有沒有意識到,你、我、他都有這種潛能,每個人都有這種潛能。把這種潛能激發出來,把向上的良好情緒狀態和強大精神動力激發出來,就是激潛。激發潛能,激發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就是激潛。什麼是勵行?在激潛的支撐下,以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去向上、去思考行動,就是勵行。激潛和勵行是什麼關係?如果嚴格地對激潛和勵行兩個概念進行區分,那麼勵行包括激潛。激潛是指心理狀態的調節和改善,而勵行不隻是心理狀態的調節和改善,還包括以調節

和改善後的心理狀態而向上、思考、行動。勵行包括激潛,激潛是勵行的基礎。激潛當我們情緒不佳、動力不足時,我們就應當主動激潛,就應當主動調節和改善心理狀態,

調節和激發出良好情緒狀態和強大精神動力。激潛的基本方法,是通過單純自我調節或吸收外力調節,從多種因素入手改善心理狀態並加以保持。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可以從一種心理因素或多種心理因素入手,激發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自身的潛能。

善於激潛的人,善於自我激勵的人,就是善於收拾自己的心情,調節自己的情緒,激發自己的意誌,鼓起自己的士氣,振奮自己的精神的人。這種人也就是善於使自己擺脫消極等待、過度依賴的人,善於使自己在向上的行動中更具主動性的人,善於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強大精神動力的人。

俗話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激潛就是自己在內心中戰勝自己,在內心中戰勝不利於向上的那些心理因素,戰勝那些不利於主動尚德而創實地向上的那些心理因素,凝聚有利於向上的心誌。

“苦樂全在一念間”。人們的心態,人們的情緒,就是如此。為了人生的更加美好,我們需要良好的情緒和強大的精神動力。而且,我們也完全有能力,激發出自身潛能,振奮起自身精神,鼓起昂揚的士氣,調出

良好的情緒!激潛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關於激潛的更多原理和方法,我們將在本書高級篇—

—心智通達的真諦——激發心中的潛能中,繼續探討。最後,讓我們了解,激潛要激發出什麼的心理狀態?或曰,什麼才算是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簡單地講,就是樂雄強韌、注意力集中、張弛有度的精神狀態。樂雄強韌,樂就是情緒愉悅、喜好熱愛,雄就是心懷高遠、自信膽大,強就是內心渴望、

意願強勁,韌就是準備充分、耐心堅韌。注意力集中,就是聚精會神、一心一意。張弛有度,就是情緒緊張與放鬆、興奮與平靜的程度合理。樂雄強韌、注意力集中、張弛有度的精神狀態,就是激潛要激發出的最佳精神狀態,就

是最有利於向上的良好情緒狀態和強大精神動力。我們還要注意到,活動的類型不一樣,活動的複雜程度不一樣,其所要求的最佳精神狀態在某些方麵也不一樣。

不同的行動,要求不一樣。一場重要的書麵考試與一場激烈的短跑比賽相比,照顧出生不久的嬰兒與指揮激烈殘酷的戰鬥相比,都要求具有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強大的精神動力,但這種情緒狀態和精神動力在某些具體方麵,還是存在差異。相對而言,書麵考試更要求有平靜的情緒,而短跑比賽則更要求有興奮的情緒,照顧嬰兒更要求富有耐心,指揮戰鬥則更要求有股狠勁。

思考與行動相比,要求也不一樣。思考問題更要求有放鬆的情緒,行動更要求有堅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