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向上開宗明義,向上就是以行動追求人生的更加美好。向上是根本方法的中心,整個根本方法都圍繞著這一中心。我們常常把向上作為形容詞使用,例如:積極向上;健康向上;趨勢向上。我們常常也把向上作為動詞使用,例如:奮發向上;奮勇向上;《朱子全書》:孔子教人,隻從中間起,使人便作工夫去,久則自能知向上的道理;明代李贄《與曾繼泉書》:如公壯年,正好生子,正好做人,正好向上;毛澤東題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根本方法中,向上作為動詞使用,而且內涵清晰明確,那就是以行動追求人生的更加
美好。最一般最本質的終極目的人生的更加美好,是人們最一般、最本質的終極目的。向上追求人生的更加美好,就是追求人們最一般、最本質的終極目的。
每一個精神正常、心智健全的人,在理智的情況下,都有著向往和願望,這些向往和願望有的比較強烈,有的不那麼強烈,有的實現起來比較遠,有的實現起來又比較近。
為了簡單起見,假設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的終極向往和願望用一個詞來概括,每個人的選擇可能都不相同。
有人選擇快樂;
有人選擇享受;
有人選擇成功。
有人選擇發展;
有人選擇金錢;
有人選擇財富。
有人選擇權力;
有人選擇地位;
有人選擇名譽。
有人選擇健康;
有人選擇長壽;
有人選擇愛情。
有人選擇孩子成才;
有人選擇出人頭地;
有人選擇幹番大事。
有人選擇為國奉獻;
有人選擇實現價值;
還有,有人選擇幸福。
……
不同的人選擇不一樣。
因為,這些終極的向往和願望,各有側重——
快樂,特指情緒方麵的一種良好體驗,人們常說“心情快樂”;
享受,該詞常常給人一種一味向往舒適的印象,人們常說“貪圖享受”;
成功,偏重於事業方麵,人們常說“事業成功”。
發展,偏重於事業或成長;
有錢,偏重於個人或家庭的經濟;
財富,也是側重於經濟。
權力,側重於社會層麵;
地位,側重於社會層麵;
名譽,也是側重於社會層麵。
健康,側重於身體狀況方麵;
長壽,側重於壽命方麵;
愛情,則側重於男女感情。
孩子成才,側重於子女方麵;
出人頭地,側重於社會層麵;
幹番大事,則側重於事業方麵。
為國奉獻,側重於事業方麵;
實現價值,側重於高端追求方麵;
幸福,相對而言含義寬泛,實際上也側重指生活方麵,人們常說“生活幸福”。
……
在本質上,以上這些不同的終極向往和願望,都有一個共性——追求人生的美好,追求人生的更加美好。從人們各種各樣的終極目的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終極向往和願
望,就是人生的更加美好。人生的更加美好,是人們最一般、最本質的終極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人們給親朋好友送上祝福,往往都會說“最美好的祝福”。就連回憶,有意義的回憶,人們都往往會說成“最美好的回憶”。可見,“美好”是最能代表人們的向往和願望的最一般的詞。向往美好的事物是上至偉
大人物,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心願。
我們每個人,不分民族、膚色和語言,無論富有或貧窮,無論成功或不成功,無論有知識或沒多少知識,隻要我們精神正常、心智健全,我們實質上都向往人生的更加美好。雖然每個人向往的具體目標不同,但那隻不過是我們所處的條件、能力、興趣、愛好和價值觀不同所造成的區別。
正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所向往的,在最一般的意義上,都是為了人生的
更加美好這一終極目的。向上:以行動追求人生的更加美好。↑我們的終極目的因此,向上所追求的人生的更加美好,是我們最一般、最本質的終極目的,是從我們各
種各樣的具體終極目的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最具普遍性、代表性的終極目的。明確終極目的的重要意義把人生的更加美好,明確為我們的終極目的,意義重大。因為,它回答了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要不要追求某種終極目的?我們要追求什麼樣的終極目的?知止而後有定《大學》裏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知止,就是知道終極目的。知道終極目的以後,才能思考達到終極目的的路徑,才能一
步一步地達到終極目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搞清終極目的,確立正確的終極目的,這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明確了終極目的,我們就有了方向。正如開車,起點是南京,目的地是北京,有了起點和終點,於是我們便在地圖上,既可
以從起點開始向終點方向正向查找,也可以從終點倒推向起點方向反向查找,以確定我們的行車路線。
我們的思想和行動也一樣,現狀是起點,終極目的是終點,有了起點和終點,於是我們便可以在思維的地圖上,既可以從起點開始向終點方向正向進行思考,也可以從終點倒推向起點方向反向進行思考,以確定我們要做的事。
人生的更加美好,雖然隻是最一般的終極目的,但我們還可將這一終極目的具體化為個人理想或群體共同理想。
把人生的更加美好作為我們的終極目的,把這個最一般、最本質的向往和願望作為追求的終極目的,可使我們穿透幹擾我們心靈的迷霧,更好地評價、確立和修正自身的具體向往、人生夢想和共同理想,使其更加適合自己內心的召喚,更加以人為本,更好地處理各種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