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思維決定成敗(3 / 3)

與時俱進:適應和應變的思維

世界是變化的,人類社會是變化的,人們應該怎麼辦呢?因此人們的觀念、思想和行為方式都要與之相適應,這就是“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的實質是什麼呢?它首先是一種思維,即適應社會變化和對社會變化所產生的應變的思維。它又是一種辯證法的思想觀點,是辯證思維的一種成果。它又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競爭時代生存和發展的科學態度。它同時又是人類社會得以持續、健康、平穩向前發展的一條永恒的法則。

有一部叫《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暢銷書,寫的就是兩個小矮人與兩個小老鼠同時進入一座奇妙的迷宮尋找好吃的奶酪的故事。

兩個小矮人在一個地方找到了很多新鮮的奶酪,於是他們每天都到那裏美滋滋地享受著。後來那奶酪不知怎麼漸漸地少了,甚至在一個晚上忽然不見了。那兩個小老鼠雖然感到驚異,但很快就適應過來,憑著老鼠的本能和靈性去尋找新的奶酪;而這兩個小矮人呢,發現他們的奶酪不見了,萬分忿怒,一個勁在那裏怨天尤人追根溯源:“怎麼!竟然沒有奶酪?”“天啊,怎麼可能沒有奶酪?”“誰動了我的奶酪?”當他們在那裏日複一日地罵沒良心的人動了我的奶酪,考證是誰,憑什麼要動我的奶酪,然後在那裏等著有一天有人要前來退還他們的奶酪的時候,他們早巳是饑腸轆轆麵有菜色,等待著他們的隻有死亡。而人家兩位小老鼠早已進入新的境界,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

正所謂“兩種思維,兩種理念,兩種結局”。兩個小老鼠發覺奶酪沒有了,趕快到別處去找,能適應變化,在變化麵前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成功往往屬於“小老鼠”這種人;而兩個小矮人呢,發現沒有奶酪了,隻是一個勁在那裏怨天尤人,打嘴巴仗,沒有絲毫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這種人的結局隻能是毫無出息,擁抱失敗。

世界球王貝利那出神入化的球技令千千萬萬球迷心醉。他在21年的足球生涯中,共參加比賽1366場,共踢進1281個球。1958年,他共射進139個球,創造了一場正式比賽共射進8個球的世界紀錄,而且這些紀錄至今還沒有人能打破。有人問貝利:“你哪個球踢得最好?”他答道:“下一個。”當他創造進球1000個紀錄後,有人問他:“你對這些球哪一個最滿意?”他答道:“第1001個!”

在貝利他眼裏,球藝的增進永無止境,他的追求同樣也永無止境。這正是他足球生涯21年來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刷新輝煌的根本所在。貝利的這種“適應變化”和“與時俱進”的治學心態和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人類為什麼要與時俱進

有一個“將軍和驢子”的故事。古羅馬皇帝哈徳良手下有一位將軍,老是覺得自己應該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麵前提及這件事:“我應該提升到更重要的領導崗位。因為,我服役長久,經驗豐富,參加過10次重要的戰役。”可皇帝隨意指著一批拴在周圍的戰驢說:“親愛的將軍,好好看這些驢子,它們至少參加過20次戰役,可它們仍然是驢子。”

將軍與驢子的故事同樣給大家帶來這樣的啟示:世界總是在變化,人需要不斷適應這種變化。經驗和資曆固然重要,但沒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經曆隻能是跟驢子一樣的平庸。

西班牙偉大現代派畫家畢加索說:“藝術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藝術本身不會演變,人們的思想在變化,藝術的表現形式也就要隨之變化……”他本人的畫風就是這樣“多變”:從“立體主義”到“新古典主義”,到“超現實主義”,不斷地適應時代,不斷地開拓創新。正是因為他的不斷開拓創新,不斷進入新的境界,才使他成為畫壇一代宗師。

還有一則“新烏鴉喝水”的故事:“烏鴉喝水”之後,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在都讚美烏鴉聰明。烏鴉於是用同樣的方法來教小烏鴉,這樣傳了許多代。有一次,老烏鴉示範著將一粒石子一粒石子地投進深瓶裏,讓嘴夠不到的水麵慢慢升高。這時小烏鴉卻嫌這樣下去太慢了,對老烏鴉說有沒有別的更快的辦法呢?老烏鴉過來訓斥它:“別偷懶,照著祖傳的辦法做!”小烏鴉卻轉身走開,一會兒它銜來一支吸管探進瓶裏,馬上就可以喝到水了。老烏鴉不得不承認:“這小子真行!”

看來,時代變化了,“烏鴉喝水”的故事也在變化!

一味按照傳統的思維和“老規矩”以及“祖傳的辦法”行事,沒有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工作,就將永遠與進步無緣。而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鐵律往往是這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保持原狀總是保不住的!世界汽車工業的始袓徳國奔馳汽車公司提出這樣的口號:以創新求生存,以創新走天下。這家有100多年曆史的世界頂級豪華轎車品牌的汽車公司,正是靠這種適應和應變的思維,以不斷的改革和創新(如增加車型、降低成本、增加網點、搞好服務等)來抗衡林立而強大的對手,從而立於不敗之地的。

“貝殼型員工”最容易下崗

有一則資料,寫的是“七類人最容易下崗”:其中有一種是“貝殼型”的員工,這類員工的特點是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麵對飛速變化的社會和激烈的競爭,不知進取,不思進取,不能更新知識和技能,不懂得給自己“重新定位”,就像一個貝殼一樣固歩不前,結果隻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淘汰出局。

如果我們做學問做事業做生意,都能像貝利、畢加索那樣擁有適應和應變的思維,擁有那麼一種與時俱進的理念,我們將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穩步發展。相反,如果你像“兩個小矮人”、“老福特的黑汽車”、“驢子式的將軍”、“老烏鴉”、“貝殼型員工”那樣不知適應,不知應變,固歩自封,那等待著你的將是被時代所拋棄,在競爭中被淘汰的結局。如今市場經濟、知識經濟更是如此,是知識、科技的競爭,人才和管理的競爭,不適應這種變化,不能做到創新,就必然要被淘汰。世界500強每年都要被涮掉好幾十強,就是一個明證。

成功小揭示

世界是變化的,人類社會是變化的,因此人們的觀念、思維和行為方式都要與之相適應,這就是“與時俱進”。不知適應,不知應變,固歩自封,那等待著你的將是被時代所拋棄,在競爭中被淘汰的結局。

人生思考題

1、什麼是與時俱進?其本質是什麼?它對我們做學問、做事業有什麼意義?

2、為什麼說“貝売型員工”最容易下崗?

3、談談你怎樣才做到與時俱進?

創新和創造性思維

……什麼叫創新?

時下人們常常說到“創新”。創新是什麼?創新就是突破傳統觀念和現狀,超越自我,用全新的思維去處理問題,想前人沒有想到的好思路,好辦法,做前人沒有做的事情。

關於創新,先講“漢斯展銷”的故事。

有一年,芝加哥市舉辦世界博覽會。世界各大廠家都將產品送來陳列。美國57罐頭食品公司老板漢斯先生也跟大家一樣,將自己的罐頭和食品送來展覽。但今他十分失望的是,他的運氣很糟糕,其展廳隻能被安排在一個會場中最偏僻的一個小閣樓。博覽會開幕了,前來參觀的人擁擠異常,但到漢斯的小閣樓光顧的人寥寥無幾。看來他是師出不利。

不過,漢斯想出了一個妙計。幾天後,博覽會大廳出現了一個新奇的玩藝兒:前來參觀的人常常會從地上拾起一些小小的銅牌,銅牌上刻著一行字:“拾到這塊銅牌者,就可以憑它到閣樓上的漢斯食品公司領取紀念品。”

不久,漢斯那個原本無人問津的小閣樓被擠得水泄不通。會場主持人為防止小閣樓坍塌,不得不請木匠設計加固。從那天起,漢斯的閣樓成了博覽會的“名勝”,參觀者無不爭先前往。即使銅牌絕跡,盛況也未消減,一直到閉幕。這一招,漢斯轉敗為勝,淨賺了50萬美元,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請問,有幾個人能像漢斯那樣用這樣的方法來營銷自己,走出困境,成名成家?這,就是創新。因為他是突破了傳統觀念和現狀,用全新的思維去處理問題;他是做了別人“沒想過要做”的事,“沒有鳥飛過的天空它飛過”。

創新是人類最優秀的思維——創造性思維的必然結果;創新就是與眾不同,創新就是敢於衝破傳統思維,獨具一格地處理問題;巴爾紮克說:“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聰明人,第二個再這樣比喻的人是庸才,第三個這樣的人就是傻子了。”創新者就是“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人”。

創新就是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創新是“沒有鳥飛過的天空我飛過”。魯迅說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真正的勇士。“地下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第一個吃螃蟹”、“開路”、“走路”就是一種創新。愛因斯坦說過: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新——就是發現“能生長金子的土地”。

創新決定著人的成敗

漢斯為什麼轉敗為勝?因為他創新,走前人沒有走的路。如果他不是出此奇招,恐怕隻有守著門可羅雀的展位發呆或唉聲歎氣,還得白白付出沉重的展銷費了。

希爾頓靠什麼成為世界酒店大王?同樣是靠他的創新。

早在希爾頓還在做小本生意時,有一次,他和眾多做發財夢的人一樣西部淘金。他到一家小旅館住宿,與小旅店主聊天,發現這家小旅館生意非常火爆,而這家店主不想幹這小生意而有意去挖油井、淘金,賺大錢。他毅然做出決策,不去挖油井、開金礦而改幹小旅館!他拿出所有的錢買下了這家小旅店,結果生意非常興隆,賺了大把的錢,從此揭開了他從事世界酒店業霸主大業的序幕。

希爾頓的成功在哪裏呢?就在於他“熱潮之外趕熱潮”,當別的人一味“趕熱潮”去開油井,而他卻與眾不同,獨辟蹊徑大辦為開油井服務的旅店。

相反,不少與希爾頓同往西部的淘金者卻以從眾的思維,因為一味趕熱潮,結果是一擁而上,“僧多粥少”,競爭激烈而陷於敗局,有的虧損破產,有的跳樓自殺。更令人深思的是,那位放棄了生意興隆的小旅館、一心想趕大潮,投身於淘金的小老板同樣也很快淪為窮光蛋一族。

做學問也好,做生意也好,能不能創新,決定著事業的成敗。中國也好,世界各國也好,許許多多知名的公司都沒落了,消亡了或被別人收購、兼並了。為什麼?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創新,觀念陳舊落後,體製、技術、管理陳舊落後,難以適應快速變化和激烈競爭的大潮。

海爾、GE的啟示

創新像一枝神奇的魔棍,打造著一個團隊、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勃勃生機和持續競爭力。

中國最著名的企業海爾集團為什麼創造了25年來保持平均每年78%的增長速度,使企業資產增長20000倍呢?原因在於:一是創新,二是以變製變。海爾的掌門人張瑞敏有一句名言:“新經濟的核心是創新。”創新給海爾創造了巨大的資源和活力。

海爾在1984年到2005年間,形成了獨特的企業精神和工作作風:“敬業報國,追求卓越,迅速反應,馬上行動”,這個企業精神和理念,得到中外企業界的公認和讚譽。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海爾人並不停留於此,而是與時俱進,永遠創新。2005年開始,又形成自己更新、更富有時代特色和科學內涵的企業精神和工作作風:“創造資源,美譽全球,人單合一,速決速勝”。至此,海爾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在先後經曆了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這三個戰略階段之後,正在邁向“全球化品牌戰略”的攻堅階段,正所謂“萬物踴躍四時新,長江後浪推前浪”。

GE(通用電氣公司)創建於1892年,至今已有110多年的曆史,是世界上少見的百年不衰的“老字號”跨國巨頭。它成立頭7個月就賺了300萬美元,接著就是一路發展,一路賺錢,到今天已經成為下屬有13個大集團,20多項主營業務,全球有30多萬員工,遍布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2002年,它的銷售收入達1317億美元,利潤達到創紀錄的151億美元;它連續5年當選《金融時報》世界“最受尊敬的企業”首位。

GE公司為什麼百年不倒,百年興旺,引領商界潮流呢?根本原因就在於它的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精神。《金融時報》發表專題報告分析了它連續名列榜首的原因,主要是:“具有創新、創意、變化、進取、靈活的策略和在多元化業務領域取得成功的能力”。它產生了世界企業界最偉大的改革家和管理大師韋爾奇(1980年被任命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產生了一整套創新的戰略和原則;GE有一條重要的核心理念,叫“無界線、快速、遠大”,其中“無界線”就充滿著強烈的創新精神。什麼叫“無界線”?韋爾奇解釋說:“人們似乎老愛在自己和他人之間築起一道道的牆,在我們這種大型機構裏,此種本性發揮得更透徹。這些牆會限製大家、壓製創造力、浪費時間、鉗製理想、扼殺夢想,更糟的是會減慢一切事物的速度。我們的挑戰就是要打掉、推倒這些阻隔在我們彼此以及我們與外界之間的障礙。‘無界線’精神就是要使我們產生許許多多的新點子,將公司徹底改進。”

創新,是GE公司的靈魂,是百年不衰基業帶有的法寶。而在百年商潮中,有多少公司被淹沒,多少公司被淘汰!

企業的生存在於創新,企業的出路在於創新,企業的希望在於創新。能否創新,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這,就是海爾、GE公司對我們的啟示。海爾、CE的啟示?

什麼是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產生新思想的思維活動。它能突破常規和傳統,不拘於既有的結論,以獨特、新穎的方法解決新的問題。它是一種具有開放性、開拓性、靈活性、獨特性、和非常規性等特點的科學的思維活動。

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大家提出了這樣一道數學題:請問將1至100之間的所有的自然數相加,和是多少?老師承諾,誰做完這道題誰就可以放學回家。

同學們拚命地算了起來,不少人算到額頭上都滲透出汗來。隻有小高斯(1777-1855,德國偉大數學家、物理學家)不動筆,而在靜靜地思考著。不到15分鍾高斯舉手交答案了:“老師,這道題的答案是5050。”老師和全班同學都感到吃驚。老師說:“請你給出很的方法好嗎?你看,大家還做不到一半呢。”

“當然。你看:99+1=100;98+2=100;97+3=100;按這樣類推,到49+51=100;50+50=100時,恰好得到50個100是5000,然後加上單個100是5100,但這裏50加了兩次,所以要減去,最後就剩下5050了。”

老師對小高斯的解答十分滿意,並確信他將來會成為世界知名的數學家。

小高斯在這裏就運用了“創造性思維”:靈活,開放,能突破常規和傳統的作法,用獨特、新穎的方法解決新的問題。

事實上,除了高斯的這種方法,還可以用其他的靈活和新穎的方法快速做這道題。比如:

“你看:1+100=101;2+99=101;3+98=101……以此類推,到50+51=101時,你就可以得到50個101,所以這個數就是50×101=5050了。”

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學家、軍事家、企業家都具有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給他們帶來了成功和輝煌。比如孫子兵法中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古代著名的“背水而戰”、“破釜沉舟”、“圍魏救趙”、“增兵減灶”、“空城計”;毛澤東的“運動戰”等,無不閃耀著創造性思維的光輝。

一位華裔商人回國投資一個大遊樂園。他做了這樣的一則廣告:規定:坐攬車“價錢100元”;遊玩所有項目隻用“88元”。廣告打出後,無論是同行或是朋友和顧客,都在笑他是傻子:這不是做虧本生意嗎?可結果怎麼樣呢?賓客盈門,他的生意越來越興隆財源滾滾。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他是采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考慮的是“綜合效益”、“長遠效益”而不是“單打一效益”或“眼前利益”。他算了算,一次攬車要坐20分鍾,可所有項目要玩一天,玩一天就得吃喝、購物和其他休閑消費等,顧客的付出遠遠大於100元。這就叫“站得高,看得遠”或者是“放長線釣大魚”。

這就是創造性思維。它的本質就是以獨出心裁的創意去處理問題,突破傳統的思維,形成別人不敢想或想不到的新思路、新點子。

猶太人為什麼做生意比別人更賺錢?因為他們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思維。

1946年,兩個猶太人帶著兒子來到美國休斯敦做銅器生意。一天,父親問兒子,一磅銅的價格是多少?兒子答道:35美分。父親說:“對,一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應該說3.5美元。你試著將一磅銅做成門的把柄看一看。”

20年後,那位父親死了,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鍾表上的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杯,他曾經過一磅銅賣到3500美元。不過,這時他巳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

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公開向社會招標。正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了這件事,立即乘飛機趕往紐約,攬下了這門生意。麵對堆積如山的銅塊、廢泥和木料,許多運輸公司為他這一愚蠢舉動暗自發笑,因為在紐約州,對垃圾的處理有嚴格的要求,弄不好就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成其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像身上掃下的灰塵都包裝起來,作為花肥出售給花店。就這一單,他把一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使每磅銅的價格增長了一萬倍。

猶太人之所以時時處處比別人賺更多的錢,其奧秘隻有一個:他們有創新的思維和智慧,那就是當年這位父親在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對其兒子所說的一句話:“現在我們惟一的財富就是智慧,當人們說一加一等於二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於二。”

“一加一大於二”就是什麼呢?就是突破常規和傳統,不拘於既有的結論,以獨特、新穎的方法解決新的問題的創造性思維。正是這種創造性思維使他們超越他人,邁向成功。

……創造性思維的幾種形式?

一是突破傳統,挑戰權威。

世界時裝設計大師皮爾,卡丹,敢於向當時巴黎最為流行的數千元甚至是上萬元的貴族式的“高檔時裝”挑戰。他認為時代是不斷發展的,這種“高檔時裝”最終要被實用型、大眾化的新時裝所代替。他潛心設計大眾時裝,不斷更新款式,從大學中聘請模特宣傳、展示他的時裝,采用廣告、表演等營銷手段讓他的時裝走進一般階層,最後取得巨大成功,其財富滾滾而來。他本人三次榮獲法國服裝最高獎——“金頂獎”。突破傳統,挑戰權威,使他成為世界時裝設計大師、億萬富翁。

二是出奇製勝。

很多年以前,一位叫生蒙的英國小夥子大學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求職、應聘處處碰壁,盡管他皮包裏有一張英國伯明翰大學新聞專業的文憑。有一天,他走進了世界著名的《泰晤士報》編輯部,十分恭敬地問:“請問你們需要編輯嗎?”對方看了看貌不驚人的他說:“不要。”他又問:“那需要記者嗎?”“也不要。”但他並不氣餒,問:“那麼排字工、校對工呢?”對方早就不耐煩了:“不要,都不要!”他卻微微一笑,從包裏掏出一塊製作精致的吿示牌交給對方,說:“那你肯定需要這塊東西。”對方一看,上麵寫著:“額滿,暫不雇用。”這一招使招聘人員大吃一驚。結果,他被報社錄用了。20年後,他成了這家王牌大報的總編輯。

這位小夥子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出奇製勝”,別人想不到的“冷招”“奇招”,他想到了。

三是敢走新路。大家知道“耐克”運動鞋嗎?這是世界名牌的鞋。它就是一位叫做奈特的大學生創意和開發出來的。

當時奈特在斯坦福大學念研究生,看到新款的運動鞋在世界市場很有市場潛力,但要降低成本打入亞洲,就必須具備全新的與眾不同的思路。經過反複構思,他提出“在美國設計——亞洲生產——美國推銷”的全新的開發模式,在畢業後他便全力以赴投入開發,一舉成功。現在,“耐克”運動鞋已成為與麥當勞齊名的世界名牌。

四是逆向思維。什麼是“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就是打破傳統思維方式,向逆反方向進行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人類創新活動的基本方式之一。

我們上麵已經談到的那位造紙廠“不小心弄錯了配方”的技術員就是這種情形。他在作業中不小心弄錯了配方,生產出大量不能書寫的廢紙,於是被扣工資、罰獎金,並遭解雇。按說他是個失敗者。然而采用了逆向思維方法,我們可以從錯誤中尋找正確,從逆境中辟出一條新路:將這批廢紙的吸水性相當強的廢紙,將其切成小塊製成“吸水紙”,拿到市場上出售,並申請了專利。結果吸水紙大受歡迎,他反敗為勝,發了大財,成了億萬富翁。這位技術員工的成功之處就在於運用了“逆向思維”。

五是發散性思維。什麼叫做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就是一種求異的思維,不依照常規,尋求變異和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這是人類進行創造活動的關鍵成分。

某電子公司為錄取一名高級部門主管,某董事長親自出題招考10人前來應聘的電子碩士高材生,因為這10名碩士生經過筆試,麵試都很優秀,一時無法決出最佳人選。他出了這道題:有三組數字,分別是1,3,7,8;2,4,6;5,9。他問應考者:這三組數字之間有什麼內在聯係?董事長給的時間隻有5分鍾,4分鍾過去了,10名碩士生思考著,個個急得額頭冒汗,答不出來。終於,一位女生站起來回答說:“這三組數字,照漢語拚音,第一組為第一聲;第二組為第四聲;第三組為第三聲。把它們分組,依據的就是漢語拚音的聲部。”董事長聽罷,高聲稱讚:“OK!你被錄用了!”

這位女生的成功,就在於思維上的創新,有發散性的思維。

六是跳躍式思維。指的是一種跳躍式思維(也叫“直覺性思維”),即在知識經驗基礎上直接產生“領悟”,得出結論,它不同於按部就班式的傳統論證方法。

“方便麵”的發明人安藤百福(日本著名企業家、日清食品公司董事長)在50年代中期,看見街頭人們在排隊買現煮熱麵條,便忽發奇想:“要是有一種用熱水一衝就能吃的麵條該有多好!”於是通過三年研製,終於研製出用“快速油炸幹燥技術”製成的第一批“雞肉拉麵”,大獲成功。從此,他的方便麵生意越做越大,成為聞名世界的“方便麵大王”,其產量占日本全國的36.6%。

七是綜合性思維。什麼叫綜合性思維?就是將各類先進的理論、技術或部件,有機地整合、連結起來,使之成為新的理論,新技術、新部件和新係統。著名現代原子物理學奠基人盧瑟福說:“科學的成果不隻是一個人的思想,而是綜合了幾千人的智慧。”

世界聞名的日本鬆下電視機,它的400多項技術都是世界各國巳有的技術。當這400項技術被日本綜合後,創造出來的鬆下彩色電視機卻為世界其他國家所沒有。

美國1969年阿波羅登月工程中沒有一項是新發現的自然科學理論和技術,它的560萬個元件沒有一個是日本造不出來的,但日本就是造不出整個阿波羅飛船來;阿波羅登月工程完全是現有技術的綜合運用。而當時的日本就達不到這樣的“綜合能力”。

所以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總指揮韋伯說:“今天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不是通過綜合創造出來的。綜合就是創造。”綜合性思維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的基本素質和條件?

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要做到如下四點:

一是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創新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優秀的思維定勢,我們要時刻養成和保持這種“習慣”和“思維定勢”;一個好習慣往往決定了人的成功。

二是敏銳發現問題。這是創新思維的起點和先決條件;敏銳,不僅僅在於“大處著眼”,更難得的是“從細微處入手”。許多發明和創造就在於別人不容易注意和發現的細微之處。牛頓從蘋果掉地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從被蒸氣掀動的壺蓋發現了蒸汽機,無不是從細微中發現重大問題。可口可樂品牌的產生,起源於一位叫彭伯頓的藥劑師對一種清爽提神的糖漿藥劑的良好的感覺;《把信送給加西亞》的創作成功,隻不過是阿爾伯特。哈伯徳在喝咖啡時從孩子的一句話得到啟發所致。創造性思維就應該具備這樣“敏銳”的功力。用希爾頓的話說,就是“要有獵人的眼睛”。

三是獨樹一幟解決問題(打破常規、標新立異)。像上麵所說的畢加索賣自己的畫,漢斯推銷自己的展廳,猶太商人的“一加一大於二”,生蒙別出心裁的求職等。生活中大多數人是隨大流或按照常規去思維,而“獨樹一幟”就是打破常規,標新立異,就能“出奇製勝”,這,就是創造性思維的本質和核心;

四是果敢決斷的勇氣。創新,就是看準了就大膽幹;然而創新往往伴隨著風險和失敗,這就需要一種大無畏的“冒險”和“闖”的精神。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長盛田昭夫根據市場導向,準備推出青年人喜愛的“隨身聽”(一種隨時隨地可欣賞音樂的小型電子設備),遭到了公司高層絕大多數人的反對,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東西”;但他充滿信心,力排眾議,用九牛二虎之力說服產品設計委員會的成員接受他的提案。他向董事會立下“重誓”:“年底之前銷售量達不到10萬台,我將引咎辭職。”不出他所料,產品上市後大受青年人歡迎,銷售量勢如破竹,幾次刷新紀錄,到年底,銷售量就突破40萬台。盛田昭夫不但保住了董事長的職位,還使“隨身聽”成為公司獲利最多的拳頭產品。果敢決斷的勇氣,是創新取得成功的關鍵。

綜上所述,能否運用創造性思維,能否創新,是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企業,一個民族和國家生機勃勃,長足發展,邁向成功的關鍵;而一個人,一個團體、企業,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缺乏創造性思維,因循守舊,固歩自封,隻能是走向反麵:被時代所淘汰,在競爭中出局。

成功小揭示

創新就是與眾不同,創新就是敢於衝破傳統思維,獨具一格地處理問題;創新就是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創新,是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企業,一個民族和國家生機勃勃,長足發展,邁向成功的關鍵;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決定著人的成敗。

相反,如果缺乏創造性思維,因循守舊,固歩自封,隻能被時代所淘汰,在競爭中出局。

人生思考題

1、什麼是創新?其本質含義是什麼?什麼是創造性思維?它對工作、事業有什麼意義?請舉例說明。

2、結合自身實際,談談你如何在工作中開拓創新,邁向成功?

要點

思維是什麼?思維是指人們對事物的理性認識及其過程。“思維”的結果是“思想”和“智慧”。

哲學家們說:天才和愚蠢隻有一歩之差。這一歩之差的主要原因,與其說是智力不同,倒不如說是思維不同。

思維決定著人們事業的興衰,工作的成敗。

積極認知和消極認知,決定著你事業的成敗。人類需要積極的認知。

辯證法就是用對立統一的,聯係的變化的全麵的觀點看待事物,就是對事物的科學的認知。這是人類處世做事獲得成功的認識基礎和先決條件。

生活需要辯證法。生活完全可以運用辯證法。人的成敗就在於能否用辯證法的觀點看問題。

世界總是變化的,我們的觀念也要隨著變化。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決定事業的成敗。

創新是創造性思維的必然結果。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決定著人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