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向哪裏走?——佚名
你向哪裏走?
假如你身處一望無垠的大海或沙漠,你最大的擔憂和恐懼是什麼?肯定是迷失方向。
人生就像航海,人生就像在沙漠中跋涉,首要的問題在於:方向在哪裏?目標在何方?我該向哪裏走?
有這麼一幅漫畫,畫的是一個青年人走在一座大森林裏,森林裏的不少大樹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路標,有的指向左,有的指向右,有的指向前,還有更多朝向各種側方……這位青年人為各種方向的路標所困惑、彷徨,不住地看著它們而不能確定行進的方向。
人生就是這樣,總會麵臨著類似這樣的處境:我向哪裏走?
我常常與青年人談人生,談理想,談奮鬥。不少大學生可以說是熱血滿腔,可就是找不到奮鬥的方向!我問一位正在讀大三的男生,你將來要做什麼?朝哪個方向發展?他搖頭說我很苦惱,我找不到出路。我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要到哪裏去。他那充滿困惑和憂傷的眼神,我感到他是一位“迷路的羔羊”。
有一位正在念高二的女孩,寫信給我說,她是一位曾經受到父母拋棄的女孩,一出生就被送給他人哺養。越來越長大的她是越來越苦惱和自卑,甚至怨恨父母,為什麼生下我又把我拋棄?她說她現在就象一隻斷了線的風箏,不知飄到何方……
豈止是青年學生,職場中真的有那麼一群“鬱悶的人”,人生無方向,事業沒有目標,工作得過且過,幹一天算一天,職業前景一片渺茫,心境是總是一片鬱悶、怨艾和自卑。
我深深為天底下的那些“迷路的羔羊”、“斷了線的風箏”或者是那些“鬱悶的人”而擔憂。找不到方向,這人生怎麼走?找不到方向,這人生還有什麼希望?能談得上成功嗎?就象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失去了方向,沒有個目標,這樣的危險可想而知。
魯迅先生說: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當你醒來不知要做什麼。
我向哪裏走?這是人生中一個經常會遇到的難題。
有一個關於方向與情緒的社會心理實驗:組織一批青年,讓他們步行去十公裏外的一個村莊。他們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隻告訴他們跟著一個看上去沒頭沒腦的向導跑就是了。剛走了兩三公裏就有人叫苦,走了不到一半時有人幾乎是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麼要走這麼遠,何時才能走到。後來又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意走了。越往後人們的情緒越低。
這個實驗裏反映出的道理是,行走的人不能沒有方向!沒有方向感的人往往顯得焦急、煩躁,其情緒比正常人低落十倍。
一個人找不到方向豈止是焦急、煩躁,還會產生恐懼。有一則“軍閥與犯人”的故事寫得十分有趣:
有個軍閥每次處決死刑犯時,都會讓犯人選擇:要麼一槍斃命,要麼從左牆的一個黑洞進去,但出路未卜。於是大部分犯人都寧願選擇一槍斃命,也不願進入那個不知裏麵有什麼東西的黑洞。軍閥為此顯得十分開心。旁人大膽地問軍閥:“你可不可以告訴我,從這黑洞裏走過去究竟會有什麼結果?”“沒什麼啦!其實走進黑洞的人隻要經過一兩天的摸索就可以順利地逃生了。人們隻是不敢麵對叵測的前途罷了。”軍閥答道。
這個故事道出了這樣一個事實:對人們來說,看不到前途,找不到方向,摸不到目標,比死還可怕!
成敗小提示
我向哪裏走?這是人生經常會遇到的難題。
方向往往能影響人的情緒和心態。一個人找不到方向豈止是焦急、煩燥,還會產生恐懼,有時甚至比死還可怕。
人生思考題
為什麼說方向能影響人的心態和情緒?“一個人看不到找不到方向,摸不到目標,比死還可怕”這樣的說法有沒有道理?
方向決定成敗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古代“南轅北轍”的故事:
一位要到南方的楚國人趕著馬車往北急走,後來有人告知他方向錯了,他卻說沒關係,我的馬好,我帶的盤纏多。
這位趕路人的失敗,原因在哪裏呢?就是明知故犯,走錯了方向。走錯了方向意味著什麼?走得越快,越遠,則離成功越遠!
英國科學家赫胥黎應邀到都柏林演講,由於時間緊迫,他一跳上出租車就急著說:“快、快!來不及了!”司機加大油門猛開,過了半天赫胥黎忽然感覺不對勁,問道:“我有沒有說要到哪裏?”司機答道:“沒有呀!你隻是叫我開快啊!”赫胥黎趕緊說:“對不起,請掉頭,我要到都柏林。”
生活和工作就是這樣,如果弄錯了方向,往往是空忙一場。許多人不正是由於弄錯了人生方向而走向失敗的嗎?
有一位社會學家做了這樣的實驗:
讓3位跋涉者分別從一個大沙漠中間的小村莊出發,告訴他們,這裏是沙漠的中間,向北走,三天就可以走出沙漠。你們所帶的糧食和水完全夠用,現在開始吧!
3位跋涉者開始了行動。
可結果怎麼樣呢?沒有一個能走出沙漠!每一個都是在沙漠中轉來轉去,三天後又轉回到了小村莊。
對著這三位“失敗者”,這位社會學家說了這麼一句話:你們為什麼會失敗?是因為你們不努力嗎?不!因為你們在跋涉中失去了方向!
因此,方向決定一切,方向決定成敗。
在《西遊記》中,唐僧是一個讓人感覺善良得有點傻的人物,有時是糊塗得“敵我不分”。就“生存能力”而言,與七十二變、一路伏魔降妖的大徒弟孫悟空簡直無法相比,然而他的最可貴之處,就是始終明確和堅持前進的方向,為了這個方向,在他的率領下,他的西天取經隊伍曆盡了千難萬險,終於到達西天,取得了佛教“正果”。
明確人生方向,決定了他的成功。假如他目迷五色,失去了方向,其結果可想而知。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方向是至關重要的。牢牢把握人生的方向,始終不渝堅持人生的方向,最後的成功必定屬於你!
成敗小揭示
方向決定一切,方向決定成敗。生活就是這樣,如果弄錯了方向,往往是空忙一場。許多人不正是由於弄錯了人生方向而越走越遠,最後陷入失敗的。
人生思考題
為什麼說“方向決定成敗”?舉行說明。
人生的成功首先在於選好方向和目標
什麼是方向?方向就是人生奮鬥的理想,是人生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路標,是人生的指路燈,是人生前進的動力。沒有理想,人就象走肉行屍。
袁隆平的方向
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道袁隆平。他為解決十幾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為我國和世界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怎樣成才的呢?
袁隆平出生於1930年的北平(今北京),幼年正值“九·一八”事變,袁隆平一家和全國千千萬萬同胞一樣過著逃難生活,曾易地湖北、湖南、四川三省的幾十個地方。國破家亡的中國人民遭受日本侵略軍空襲,屍橫遍野。這些悲慘景象給袁隆平童年的心底留下深深的創傷,也在他腦海裏產生了一串串的問號:為什麼中國百姓如此被人欺侮,任人宰割?為什麼外國強盜在中國如此橫行霸道?嚴酷的現實使袁隆平從小就立誌:要做一個使中國富強、不受外國強盜欺侮的人。高中畢業以後,父親希望他通過上大學能升官發財,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卻在中學階段就立誌投身與國計民生最密切相關的農業。家裏經過協商,最後讓他自己做主,於是袁隆平義無反顧地報考了重慶一所學院的農學係,高高興興地跳進了“農門”。從此,他幾十年如一日專注於農業科學,把全部身心投入雜交水稻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攻克了一個個雜交水稻製種與高產的關鍵技術,從而使雜交水稻得以在大麵積生產中應用,促成我國雜交稻的第二次大發展。
袁隆平為什麼能夠獲得令人羨慕的成就?重要的一條就是早早就選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奮鬥目標,並且矢誌不渝為之奮鬥。
“選好人生方向”——青年成功的根本
蔡誌忠是世界著名華人漫畫家。
蔡誌忠是個特別與眾不同的人,早在上小學的時候,他就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而萬分苦惱。15歲念初中二年級時,黃界原老師上課的一句話改變了他的人生。老師說:“取得完整學曆並不是每個人所必須的。人要及時找到自己的路,不是要等到學業完成後才開始思考。”他小就學畫漫畫,他由此想到為什麼我不能從現在起就投入全力學畫漫畫呢?說幹就幹,他立即退了學,回家拜師學漫畫,結果大獲成功:15歲就出了漫畫書,成為職業漫畫家;20歲之前就出了200部書,至今其漫畫書累計上億冊,成為最傑出的華人漫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