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書生甲返歸家中。馬背上馱著幾個鼓鼓囊囊的布袋,一路行來鏗鏗有聲。其妻問:“這是何物?”書生如實告之。
妻即詈罵其夫:“你換得他這個,幾時能做飯吃?”
書生卻道:“他換得我那個,也幾時能做飯吃?”
奇石
一西域商人往南京販貨,與當地某商人相熟,常至其家。西域客見主人家中花盆架上有一假山石,玲瓏奇崛,有心買為己有。幾次談到此事,主人故意漫天要價,未肯輕易出手。
一日,主人將此石仔細擦洗一番,去其汙垢,揣想更可售以高價。後一日,西域客造訪,一見假山石已被擦洗,連連頓足,長歎不已。
主人問何以如此,西域客告之:“此石原為一寶,可惜被你毀了。石上有十二孔穴,按十二時辰排列,每到一時辰,便有紅蜘蛛於穴內結網。後網結成,前網即消,實為一天然日晷。如今紅蜘蛛損殆不存,已成廢物矣。”言畢,不顧而去。
這類弄巧成拙的事並不少見,狡黠與無知撮到一起,總要生出一些可笑而又可怕的事情。
著冠幾人
石動筒曾在太學中看博士辯論疑難,有人說:“孔子弟子達者有七十二人。”
石動筒說:“達者七十二人,幾人已著冠?幾人未著冠?”
博士說:“經傳上沒有記載。”
石動筒說:“先生讀書,難道不知道孔子弟子著冠者有三十人,未著冠者有四十二人?”
博士說:“根據哪些文章可以得知呢?”
石動筒說:“《論語》雲:‘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豈不是七十二人?”
坐中眾人聽了大笑,博士無言以對。
這裏用的是“謬算法”。“冠者五六人”,本指五六個人;“童子六七人”,本指六七個人。文言文的特點之一是數字後不用量詞,這就為石動筒鑽了空子,把概說換成乘法。
兒子不嫌母醜
從前,一農婦在路旁的田間除草,路上走來五個秀才,都覺得她長得難看,就用“醜”字取笑她。
第一個秀才說:“甲子乙醜。”
第二個秀才說:“丙子丁醜。”
第三個秀才說:“戊子己醜。”
第四個秀才說:“庚子辛醜。”
第五個秀才說:“壬子癸醜。”
農婦聽後,知是借音取笑她,便說:“還有一子一醜呢。”
秀才們驚異地問:“哪裏還有一子一醜?”
農婦說:“常言道:兒子不嫌母醜。”
秀才所說的“一子一醜,是天幹配地支,別指農婦長得醜,是“雙關法”。農婦反唇相譏,用俗語“兒子不嫌母醜”補說“一子一醜”,是“異類並列法”,並借雙關法罵秀才是“兒子”,不要嫌“母”(農婦自指)醜。巧妙之極。
謠言
曾參住在外地的時候,有個和他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被官府通緝。
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
“不可能!我兒子怎麼會殺人呢?”說完還像往常一樣織她的布。
過了一會兒,又有個人進來說:“不得了,曾參殺人了!”
曾參的母親還是繼續織她的布。
過了一會兒,又有人慌慌張張地跑來說:“曾參殺人了!”
曾參的母親害怕了,她丟下織布的梭子,從後院翻牆逃走了。
俗話說,謊言說一百遍就成了真理。麵對謠言,光有堅定的信念是不夠的,還要有明辨是非的智慧才行。
富翁祭文
有個土豪惡名遠揚,百姓怨憤。一日,收到了這樣一份祭文:
嗚呼先生!擁有金錢,無常一到,性命難延,空空兩手,魂返黃泉,家產雖富,子孫不賢,悖人悖出,其亡忽焉。
但願令郎,吸上烏煙,提往官廳,罰款幾千。但願天火,燒到門前,雕梁畫棟,不留片椽。但願盜賊,見而垂涎,傾箱倒櫃,搶劫連連。
如是這般,不上三年,子孫流落,誰複相憐,嗚呼哀哉,叫苦連天!
麻將精哭夫
有一對夫妻意氣相投,都是聞名遐邇的“麻將謎”。一次,男的連戰五天五夜,一下子昏死過去,倒在桌子底下。他的妻子聞訊趕來,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道:
我的親夫呀,你怎麼忍心丟下我,就這樣走了!看你雙眼,睜著像二筒,鼻子像紅中,歪起個腦袋像七筒,躺著身子像東風,挺起個肚臍像幺筒;你上下穿的是清一色,長手長腳一條龍,如今黃泉路上斷橋會,今生再不能與你喜相逢。我的夫啊!你兩手一攤全不管,丟下的田地誰來種?今後妻隻有全求人,落個金雞獨立喝西風啊!
女人正哭得起勁,不料丈夫忽然蘇醒過來,感慨地說:“我本來已經死了,是你哭麻將把我喚了回來!”妻子大吃一驚,嚇得直往後退。
男的接著說:“我還不能死,聽你哭麻將經,擔心會有錯誤。‘詐胡’是要賠錢的,千萬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