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官場諷語篇(2)(1 / 3)

詹何是一個釣魚高手,他釣魚的線非常細,是用單股蠶絲做的;魚鉤是用極細的芒針做的;魚竿是用楚國產的細竹子做的;他的釣餌隻不過是一粒剖開的米。然而,他用這樣的釣具卻能在百丈深淵和急流中釣上滿滿一車大魚來,而且漁線不斷、釣鉤不直、釣竿不彎。楚王聽說後覺得很奇怪,就把詹何找來問他怎麼回事。詹何回答說:

“我聽去世的父親說過,有一個叫蒲且子的神箭手,他射箭的時候用很細的小弓和很細的絲線,順著風毫不費力地射出去,在青雲邊上一箭能射中兩隻鳥,這是因為他用心專一,用力均勻的緣故。我模仿他射箭的方法來釣魚,五年才掌握這裏麵的訣竅。當我釣魚的時候,心中沒有一點雜念,隻想著釣魚。我所有的動作都用力均勻,絲毫不受外界影響,魚看見我的釣餌以為是水中的泡沫,會毫不猶豫地吞下去。這就是我能用最細的釣具釣上大魚的原因。”

再去屙一次

有個農夫到城裏辦事,一時腹痛難忍,找不到廁所,就在學廟大殿前屙了一攤屎。學廟的老師出來,正好撞見,認為老頭褻瀆聖學,就拉他到縣衙論理。

縣官登堂,審問老頭:“你為什麼要汙穢聖人?”老頭說:“我上城裏辦事,走著走著肚子裏一陣絞痛,忍不住了,就在殿前屙了一攤屎,並不是要有意褻瀆聖人。”

縣官說:“好吧,不管你有意無意,反正你已經犯下了過錯。你是願打還是願罰?”

老頭兒當然怕打,就說:“小的願罰。”縣官說:“那也好,交銀一兩五錢,當堂秤準,不用讓庫吏收納了。”

老頭兒從衣服裏摸出一塊銀子,大約有三兩。老頭兒在手裏掂了掂銀子,說:“我去把銀子剪一半來交納。”

縣官看到了那塊銀子,對老頭說:“你先遞上來讓我驗看。”老頭交上來,縣官一看,見是足銀一錠,就把銀子籠在袖口裏,和顏悅色地對老頭說:“這錠銀子是真的,你也不用去剪了,老爺我特準你明日再到學殿前屙一次吧。”

老頭兒正要分說,縣官喝一聲退堂。待學廟老師知道事情結果後,說:“早知如此,不拉老頭到縣衙來了。”

老頭兒說:“誰知道我屙這一攤屎值這麼多錢呀,今後可得留著屙在自己家裏。”

就怕老爺這張畫

古時候,有一個縣官喜歡畫虎,卻總是畫得不像,把虎畫成貓。

一天,他又畫了一隻虎,問一個差役,差役說畫的是貓,結果遭到縣官一頓訓斥。又問另一個差役,這個差役看了看,也像貓,卻不敢直說是貓,就答道:“老爺,我不敢說。”

“你怕啥?”

“我怕老爺。”

縣官挺生氣,就又問:“我怕誰?”

“老爺怕皇上。”

“皇上怕誰?”

“皇上怕老天。”

“老天怕什麼?”

“老天怕雲。”

“雲怕什麼?”

“雲怕風。”

“風怕什麼?”

“風怕牆。”

“牆怕什麼?”

“牆怕老鼠。”

“老鼠怕什麼?”

這時,差役指著掛在牆上的畫,答道:“老鼠什麼都不怕,就怕老爺這張畫!”

說了半天,畫的還是像貓。前一個差役直說是貓而受斥責,後一個差役沒有直說,而是轉彎抹角地繞了一圈,表達的仍是“畫的是貓”這一概念,他用的是委婉法和雙關法。張鸕鶿

宋太祖時,有一個姓張的進士做了神泉縣縣令,這個人被稱為清官,以廉潔著稱。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實際上是外廉內貪。

一天,縣令在縣衙門前貼了一則告示,上麵說:某月某日是知縣生日,特告示縣內典史及各級公人,不得給知縣送壽禮。

人們見了告示各有猜測,有的說:“縣令要不說,誰知道哪天是他生日?”有的說:“誰想給他送禮了,這告示是什麼意思?”

有一個管訴訟的官吏道:“縣令貼告示,明明白白告訴那一天是他的生日,就是讓我們大家都知道。明著是說不讓送禮,這不過是表麵文章。我看,我們大夥還是去賀拜的好,賀拜能空手去嗎?”

大家都說:“是呀,縣令頭一遭在這裏過生日,怎麼咱們也得表示表示。”

到了縣令生日那一天,縣裏各級官吏公人都買了壽禮相賀。縣令竟沒有拒收一份,隻不過微笑著表示感謝而已,同時還對大夥說:“下一個月某天是我夫人的生日,大家切莫再送禮來!”眾人一聽都嗤嗤笑著答應了。

張某的同年進士們聽到了這件事,給張某寫下了一首《鸕鶿詩》送上,其中有句說:“飛來疑似鶴,下處卻尋魚。”鶴為清高的象征,而尋魚的鸕鶿卻是貪嘴的鳥。從此這位縣令就得到了一個綽號叫“張鸕鶿”。江山入畫卷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