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溯流
當一種商品款式從較低的社會階層向較高社會或經濟階層“溯流”時,它也可能變為一種流行時式。例如,美國的牛仔褲本是美國西部地區勞動人民的工作服,它耐髒、耐洗、耐磨,但不登大雅之堂。1939年自然災害使西部大部分牧場破產。為了求生,牧場主利用牧場辦旅遊,大批異鄉人湧向牧場,入境隨俗,他們也穿上了牛仔褲。後來牛仔褲竟也成了達官貴人的消閑裝。又如歐洲的工作服、中國武術的功夫鞋、民間手工製作的塑料編織搖籃等成為時髦商品,也都是從下至上流傳的。
三、商品流行美的變化規律和特征
商品流行時式的變化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第一是潛伏階段。這段時間內,時式尚未流行,僅僅在少數人身上有所反映。一種商品新款式剛問世時,許多消費者對它是陌生的,甚至可能產生抵觸情緒。隻有商品的新汶式,接受的人慢慢多了,才能漸變成流行時式。第二足傳揺階段。這一階段,商品流行時式迅速蔓延,流行是想出來似的,很多人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爭相模仿處飽和階段。商品流行時式的速率達到了頂點。第四是下降階段。人們的熱情逐漸消失。最後是消失階段。隻能在少數人上看到這一時尚的痕跡,直至全部消失。接著又開始下一次循環。
商品流行時式的運動周期,不同種類的商品逛有所不同的。一般說來高檔耐用消費品、家具流行周期較長;化妝品、服裝、日用小商品流行周期較短。商品流行時式的形成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其過程較為緩慢,而流行時式的下降和消失則往往十分迅速。商品流行周期總的趨勢是逐漸縮短的。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商品的流行美具有兩個雑本特征:
(一)循環性和漸進性相互作用
商品的流行美有兩種性質:循環性和漸進性。循環指商品的某種流行時式在消失幾年、十幾年,甚至兒十年後,還會“死灰複燃”形成一種循環。
但是,這種重複,不完全是在一個圓周轉動。而是在原有形式上的提高,體現了時代的差別的循環反複從中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例如旗袍,如年代流行的款式,基本上是在領頭的高低、袖子的長短、開叉的高矮方麵變化。而今天的旗袍款式則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新的突破。與舊款式相比,前後衣片分離肺縫,後裝袖等;在開襟形式上,有琵琶襟,短連袖旗袍、無袖旗袍,既保留了中式斜襟,又具有連衣裙裸露和領型開敞的特點,典雅、嫵媚的東方風格和顯露、開拓的現代氣息融為一體。
漸進性指任何一種時尚商品在流行過程中從起始時期到達頂盛時期,款式、花色都是在不斷演進的。實際上,流行經常是有預兆的,流行時式從起始達到頂盛,絕不是毫無前兆的急劇跳躍。所以,當達到一個流行頂點時,下一個流行的麵目就已經開始顯現了。循環性和漸進性的相互作用,其結果就是流行的開始。
(二)稀少性和多樣性相輔相成
一種時尚商品開始流行的初期是很稀少的,新鮮感也很強烈。然而,所有流行的商品,隻有被多數人接受,才能成為風靡一時的商品。流行初期具有稀少性,而以後則是多數性。因此,商品的流行美包含著稀少性和多數性兩個相反的內容。
稀少的東西如不被大多數人所喜愛,就不能流行。但是,如果流行的東西被大多數人喜歡時,稀少性和新鮮感也就消失了因此,商品的流行美是以稀少性開始,以多數性告終的。
四、商品流行趨勢的預測和流行的創造
商品流行趨勢的預測一般有兩種方法:
第一,曆史分析法。預測商品流行趨勢必須對時式運動的規律和特點作全麵判斷,對時式變化的階段進行周密分析。依照正確理包到的流行循環的曆史記錄和漸進性特性的資料,來預測流行特性。商品流行的預測要和科學的市場預測結合起來。在當前,依據經驗來預測市場趨勢的傳統方法已很不適應經濟生活的發展變化,而必須注意了解模仿現象產生的心理因素,把握消費水平、消費構成、小尖等方麵的變動及與之戚戚相關的社會風尚變化、經濟生活變化等。所以,對商品流行的趨勢,隻有對影響消費者消費心理和審美心理的各種因素作周密的調查分析,才能做出準確及時的預測。
第二,民意測驗法。即通過普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及問卷調查等方法,直接了解消費者對商品款式、花色、色彩、功能等流行因素的好惡。例如,上海市絲綢流行色協會研究中心,用20塊具有各種色相的實樣,讓投票人從中挑出4種喜愛色塊來預測可能流行的花色。測驗結果表明,就色相總趨勢而言,有74%左右的人喜歡常用色,而隻有10%左右的人喜歡特異色。就色彩的純度而言,約89%的人不喜歡高純度色調。
然而,對於流行美的預測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流行的變幻,有時是那麼離奇,一件衣服,時而興寬大瀟灑,時而興短小貼身,會出現種種意想不到的變化。所以,作為商品的設計師,不可受變幻莫測的流行時式的擺布,而應走到流行的前麵去,並把未來流行的東西創造出來。如果對商品流行趨勢缺乏調查和科學分析,盲目地趕浪頭,必將被浪頭用到後邊。商品隻有不斷地變換款式,才能在消費者心中樹立牢固的印象。人們總希望流行的商品要富於時代感、體現個性化,還要求具備舒適、方便等實用美感。
生產必須掌握生產的主動權企業要在宏觀上有合理的生產結構,就必須適應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水平的提高,必須適應整個社會的審美趨勢要在微觀上,不被瞬息萬變的流行時式弄得無所適從,要勇於創新。對看準了的產品,最終能被人們所接受的產品應有堅定的信念,做好宣傳和誘導,引發消費者的美感,使之成為消費莕心目中的流行時式。隨著人民生活水乎的提高,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越來越取決於對流行時式的關心,流行商品在消費品市場越來越顯出它的重要忖。流行的產生,一方麵意味著這種商品將有巨大的銷售潛力,誰能及時地生產和經營流行商品,誰就能取得市場營銷的主動權。一方麵流行商品要有膽略,隨時準備冒較大的市場風險。流行一旦出現減弱勢頭,應立即利用其餘熱,竭勺傾銷商品。否則,該流行勢頭一旦消失,便會造成商品滯銷和積壓。
如曾一度興起又很快過去的“西裝熱、使不少工廠、商店因盲目生產、采購造成商品滯銷,囤積倉庫。聽以,要創造未來流行的東西,關鍵在於加快產品更新速度,縮短產品從試銷、暢銷到滯銷的周期,善於察覺新的消費趨勢,發現商品的潛在市場,當消費者新的審美情趣初露端倪時,能預見到一種新的流行商品的誕生。由此可見,商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既要具有洞察商品經濟內在規律的敏銳眼光,又要做大量的、深7的、細致的預測工作。這比起隻跟在流行的後麵跑,的確困難得多。但是,隻有這樣,才能創造出真正的流行美,才能在競爭中穩操勝券。
第三節商品美的形式法則
商品美的形式法則,是研究商品在結構、形式上怎樣才能美的問題。
美的形式客觀地存在於大自然和人們現實生活之中,人類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逐步發現並形成了形式美的法則。美的形式不能脫離美的內容獨立存在,又不能忽視形式對內容的皮作用。
商品的藝術形態和一般文藝作品有所不同,因為它不能表達具體的事物或人物。商品的形象隻能比較抽象地引起人們的美感或美好的聯姐。商品美的內容,實際上是商品的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在實際的市場營銷和消費活動中、受審美對象——商品的感染和教育,而獲得的理性思維商品的適用、經濟、美觀即是商品美的內容。商品形象的感性形式作用於主體的審美感官,就從商品外在美的感性形式不自覺地轉入了美的內容。因此,形式法則在商品羌的創造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商品典的韻律
韻律原是音樂、詩歌的專用名詞。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藝術的發展,“韻律”這一概念逐漸設計的領域,成為商品形式美的一種表現。商品在立體和平麵的構成中的高低、輕重、長短、明暗的結合,均勻或有計劃的間歌或停頓,形態及色彩在一定位置上的反複出現及漸變、錯位等,便形成了節奏,即人們視覺和心理上的節拍感。要創造富有藝術魅力的商品美,關鍵是使之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由於生理上的限製和不間斷的活動消耗了眼神經自,不僅限定了人的視力範圍,而凡也限製視覺感受的壽命。因此,要保持視覺注意力,必須為服和思忠提供張馳的平衡關係,使造型和畫麵具有間性的組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