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蒸汽火車
2005年12月9日,中國最後一輛蒸汽機車“克什克騰”號退出了集通(集寧—通遼)鐵路的運營,徹底結束了中國(也是世界)蒸汽機車的運營曆史。由於集通鐵路是世界上蒸汽機車最後一段運營線路,而克什克騰段山高坡陡,機車在這一段放慢了速度,它們喘著粗氣、奮力向前的身影,吸引了大批國內外蒸汽機車愛好者。這一段鐵路沿線被稱為蒸汽機車愛好者的攝影聖地,以致這裏每年舉辦的蒸汽機車旅遊攝影節也十分火爆。
蒸汽機車是工業革命最具有代表性的產物,從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森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火車開始,它已經在世界上馳騁了二百年。然而隨著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的出現,蒸汽機車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至上世紀90年代,世界上還在使用蒸汽機車的國家隻剩下中國、印度和南非。而在中國,仍使用蒸汽機車的線路,即是1995年建成的集通鐵路。
火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在給我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又總是與離別和憂傷糾纏在一起。試想,誰的記憶裏不曾有過這樣的情景呢——在一個鐵路小站,一列長長的火車緩緩停靠在了站台上,你登上了綠皮的車廂,親友們在揮手,眼神中難掩不舍與憂傷;汽笛一聲長鳴,巨大的車頭吞吐著白霧,列車開動了,你(或者親友)終於忍不住情感的煎熬,流淚了,從此身隔兩地,經曆著新一輪的相思,或許一年,或許永遠……許多人手持一張小小的硬紙火車票,一年又一年地重複著以上的情景。
如今人們早已淡忘了蒸汽火車。千裏鐵路線上奔馳的是時速超過300公裏的和諧號動車組;汽車的普及與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也拉近了城市間的距離。年輕人隻能在影視中才能看到那通體漆黑、噴雲吐霧的蒸汽火車。蒸汽機車退出了曆史舞台,它的歸宿大致有以下這樣幾種情況:一是在博物館裏被人們參觀、讚美,讓後人繼續感知它的偉大力量和曆史功績。上麵所說的集通鐵路蒸汽機車退出運營後,就有兩台被運到了美國,作為文物進行“動態收藏”。據說世界上最大的蒸汽機車博物館在中國沈陽,收藏了十幾個國家製造的幾百輛蒸汽機車。而在距沈陽不遠的遼寧調兵山市,也保留了二十多台蒸汽機車,它們作為接待旅遊和拍攝影視劇的活道具,仍在繼續發揮作用。據說每年的中外遊客竟有數萬人,調兵山因此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蒸汽機車的第二種命運是在某個雜草叢生、破敗荒廢的道軌上靜靜地停臥著,任其風吹日曬、斑駁鏽蝕;隻有孩子們高興地爬上它那巨大的身軀,學著火車司機的樣子,嘴裏模仿著汽笛聲:——嗚……嗚嗚。蒸汽機車的最終命運是被解體,它將被拆卸成一塊塊鋼鐵的碎片,再次投入煉鋼爐脫胎換骨,做成別的什麼鐵家夥……
世界上很多事物,往往在它們將要消失的時候,才會感悟到它的珍貴、引起人們的留戀。蒸汽火車也是如此,當人們驚覺這劃時代的標誌已悄然失去時,忽然對它充滿了懷戀。蒸汽機車那噴雲吐霧、充滿力量的巨大鋼鐵身軀,一往無前、呼嘯而過的撼人心魄的身影,以及它震耳欲聾的轟鳴,是那樣使人著迷。喜歡蒸汽火車的人們在世界各地追逐著它,它的身姿成為攝影愛好者的一個專門題材。
據說在我國的一些礦區和林區,仍然運行著一些短途的蒸汽火車,它們往來運送礦石和木材、接送職工上下班通勤,仍堅守著自己的職責。但因為蒸汽機車在世界範圍已不再生產,它的家族將“後繼無人”,若幹年之後,蒸汽機車徹底終結是它的必然宿命。到那時,我們隻能無奈地說一聲:再見,親愛的蒸汽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