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
——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印象
在中國版圖的最北端,黑龍江滾滾東流,將中俄兩國的國土分開。大江的中遊,有兩座城市隔江相望——南岸是中國黑龍江省的黑河市,北岸是俄羅斯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黑龍江(俄國稱阿穆爾河)是亞洲的一條大河,得水利資源與航運便利之賜,兩座城市都發展迅速。四十餘萬人口的布拉戈維申斯克現在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工業重鎮和文化教育中心。黑河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迅速發展,是中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也是中國北方重要邊境貿易中心。
由於旅遊和邊貿的興起,往來於兩岸的中、俄人民越來越多,促進了這兩座城市的繁榮。太平盛世之下,有誰能夠想到,這兩岸兩城,原本曾是一個城市,屬於中國。2005年夏,帶著這種曆史的滄桑與糾結,我遊曆了一江之隔、現在分屬不同國家的兩個城市。
一
黑河現在是黑龍江省的一個地級市,轄一區、三縣、兩個縣級市。黑河市的主要城區是緊鄰江邊的璦琿區,清朝時叫大黑河屯。其南部的璦琿鎮就是清代黑龍江將軍府衙的所在地——璦琿古城,即當年簽訂《璦琿條約》的地方。
對岸的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原名海蘭泡,1858年(清鹹豐八年)《中俄璦琿條約》簽訂,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多萬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被帝俄割占(其中六十四屯地區因中國居民密集,仍歸清朝管轄)。此後海蘭泡被俄國改名為布拉戈維申斯克(俄語意為報喜城)。1900年6月,沙俄以“防備義和團、保護中東鐵路”為名,在阿穆爾州進行軍事動員。7月中旬,兩艘俄國兵船開進璦琿江麵,與清朝守軍發生衝突,戰鬥中對岸俄軍炮擊璦琿城,幾乎將其夷為平地,唯城內的魁星閣幸免於難。接著,俄方以這一事件為借口,策劃對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的華人進行大屠殺,一手製造了慘絕人寰的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史稱庚子俄難)。
我的黑河之旅從璦琿城開始。現在的璦琿新城,是在舊城遺址上重建的,城中最高大醒目的建築就屬璦琿曆史陳列館了。這座建築麵積10萬平方米的博物館是中國十大精品博物館之一,也是全國唯一一座以全麵反映中俄東部關係史為基本陳列內容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在館內巨大的海蘭泡慘案半景畫前,人們個個表情嚴肅,屏住呼吸。半景畫在聲光電的輔助下,再現了一百多年前海蘭泡那地獄般悲慘的一幕:和平的中國居民血肉橫飛、伏屍江畔,五千多華人的鮮血染紅了黑龍江的流水。半景畫館中有一個場景,一個嬰兒被俄國軍官用指揮刀砍殺,當悲痛欲絕的母親伸出雙手聲嘶力竭地呼喊“我的孩子”時,一名哥薩克士兵的刺刀刺入她的胸膛……此時觀眾中一名婦女突然哽咽失聲,我想,哥薩克士兵的刺刀不僅刺穿了那位母親的胸膛,也一定刺破了今天中國人的心,曆史與今天的中國人都在流血。
陳列館的最後部分,名為《世代友好 永不為敵》,展廳反映的是中俄兩國從古到今的友好交往,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的友好往來。這一部分展覽,當然是應形勢所需添加上去的。
二
從璦琿城乘坐汽車,半個小時就到了黑河市的中心城區。黑河城區人口接近20萬,是個整潔漂亮的邊陲小城。沿著江岸都被辟為公園綠地,小徑之間點綴著歐式風格的路燈,充滿異國情調。雖是盛夏,但江風習習,水汽氤氳,令人愜意。地處偏遠的小城,無論從城市建築還是人們的穿戴來看,都不保守落後,而街道上隨處可見的俄羅斯遊客,更使這個小城有了點國際品質。像中國大多數城市一樣,黑河最繁榮的是市場和商品——大型的綜合商廈,精致的專賣店,熙熙攘攘的小商品市場,購物場所隨處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