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學做意誌堅強的人
內蒙古鄂爾多斯零下40多攝氏度,一位83歲老人解占生赤身行走在厚厚的積雪上,腳下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雖說他是參加冬泳運動的,但那種不怕嚴寒、不怕吃苦的精神是值得我們青少年學習的。我們的孩子生活在大人的層層包圍之下,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更甚者把這樣的壞習慣帶到學習當中,老師教多少自己學多少,沒教的就不學了的毛病。一些不良的習慣會影響一生的。
邢台十中決不可以這樣,我希望人人都堅強起來,我們決不能讓別人指責自己是“小皇帝”、“小公主”,我們自食其力,我們勤奮刻苦,我們堅強勇敢。在嚴寒的冬季,我們站在校園廣場升國旗、展示,我不覺得冷。其實冷熱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傳遞給大腦就是越怕越冷,不怕就不冷。不信,你體驗一下。生活就是體驗,但生活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絕不可時時為自己找借口來原諒自己。你原諒自己一次你就可能想原諒一生,但大自然不這樣想,它可能會降災難給你。突如其來的災難,對於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人,對於時時原諒自己的人來說,那災難就是天災人禍;對於心理堅強,時刻有準備迎接挑戰的人來說,卻可以化險為夷,化災難為福祉。
學做堅強的人,你就不會在以後的困難麵前哭鼻子了,因為你不會被眼前和身後的困難壓倒壓垮,你是一個意誌堅強的人。
你看這超級大班的課怎麼上
《中國教育報》(201324)頭版刊登了題為“阜南一村小遭遇‘幸福的煩惱’”的文章,關鍵詞:學校辦得好引來眾多周邊鄉鎮學生,導致“大班額”;校長希望政府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大意是:安徽省阜南縣許堂鄉東徐小學曾經是個貧困縣的農村薄弱學校,如今卻出現了城裏學校才有的“大班額”現象,最大的班四年級94人、最小的班六年級73人。聰明的張學軍記者還抓拍了一張最大班上課的照片,並附了一段文字:“1月25日,許堂鄉東徐小學四年級教室第一排的一名男生露出痛苦的表情,因為室內空氣汙濁,他頭痛惡心,後來被老師從桌子上抱了出去。這個教室坐著94名學生,為了保溫,門窗緊閉。”
你仔細看看這張照片,讀讀這段文字你是否留意他的用詞“後來被老師從桌子上抱了出去”。如果是我們之中的任何一位老師,也不容易從座位上抱起來,最方便的辦法是從凳子上往上提起。看了圖片,分析了用詞,我開始思考,這樣的超級大班,密密麻麻的學生,連空氣都流通不開,如此令人窒息的教室,孩子們怎樣集中精力聽課?再進一步說,如果有了突發性的情況孩子們怎樣疏散?如果說學習,老師在最前麵的講台上講課,後麵幾排的孩子能聽見、能看見嗎?老師怎樣提問學生、怎樣走到學生中間、怎樣個別輔導學生提出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麵對的問題,我們怎麼辦?在電視劇《那樣芬芳》裏,榮芬芳外婆到浦江師院找到周老師講理,說:“芬芳在家裏像是一棵樹,長歪了,我把她正一正;來到學校是一片樹林,你們按照你們自己管理樹林的辦法來管理我的孩子,該修剪了統一修剪、該澆水了統一澆水。你們想過沒有,孩子在你們這裏是一片樹林,在家裏她隻是一棵樹!教育如此之大的使命,學校又如此之大的責任,對於校長這樣的解釋:‘希望政府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政府在三年裏都沒有加大投入,沒有改善辦學條件,那麼當校長的就這樣心滿意足地享受‘幸福的煩惱’嗎?依我看,這個校長是在偷著樂,他恨不得把全縣的學生都招進來,顯示他的辦學能力如何如何了不起。”
在辦學者眼裏,大校是地位的象征;在老師眼裏,大班是能力的體現;在家長心目中,大校大班是名校、名班,能進去是本事,至於進去了孩子學習生活的情況暫不在考慮範圍。前段時候,我聽說女孩子搞對象有一句“名言”:“寧可坐在寶馬裏麵哭,決不坐在自行車上笑。”這是什麼理論,人活著不是圖個精神愉快、心情舒暢,而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孩子上學也是如此,大家拚著、爭著、搶著去上一些所謂熱點學校,毫不知情、毫不動腦、毫不理智,人雲亦雲,盲從盲動。前些年,我從報紙上看到一幅漫畫,大意是:在下班路上,有一個人頸椎病發作,於是下自行車後仰頭望天,不一會兒,在他的身旁站了一大群人和他一同仰頭望天,過了一段時間,人群中有一個智者問:“你看見了什麼?”這位說了一句話讓大夥兒差點揍他,他說:“你們在看什麼?我頸椎有毛病,現在好了。”我覺得,在現在的名校裏,陪著人家“仰頭望天”的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