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稱作學校的地方42(1 / 3)

41

最好不用修正液

我讀報,這篇“專家建議慎用修正液”推薦給同學們讀一讀。

我發現,在你們當中使用修正液、修正貼、修正帶這幾種“武器”的真不少。讀了報後,忍不住要告訴你們,專家不建議用,我也不建議用:

其一,對身體有害;其二,影響學習,這些產品多是“三無”小廠生產,質量不可靠,好些同學成了修正帶的“修理工”,很耽誤學習時間;其三,沒必要用。

附:修正液裏究竟有什麼

專家建議中小學生慎用修正液

修正液亦稱“塗改液”,如今它已成中小學生大量用於修改作業的法寶。隻要用上它,本子上鋼筆、圓珠筆的痕跡立刻就被“消滅”。但近期網上“修正液3分鍾毒死小白鼠”的實驗視頻引發熱議。隨後,有專業人員在市場隨機購買4種修正液、2種修正帶,媒體公布的檢測結果顯示,4種修正液均檢出三氯乙烷,且苯含量都超標嚴重,連“無苯配方”的修正液也超標近4倍。而修正帶中也檢出甲醛,具有潛在放射性的鋯和铌物質也讓6種樣品更添些許隱患。一時間,修正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不少家長表示,沒想到常用的修正液竟然危害這麼大。

調查:中小學生是使用修正液的主力軍

近日,記者走訪了省會育才街、槐北路的一些文具商店和超市,發現都有修正液在銷售,價格在3元左右,一位在小學附近開文具店的店主告訴記者,修正液銷量不錯,一般是學生放學的時候來店裏購買,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出近10瓶,至於有沒有毒,店主表示並不知情。

記者隨後查看了一些文具店銷售的修正液,發現大部分產品標明的主要成分是甲基環己烷、鈦白粉,並標注了“在使用中不可吞食,不可近火”的字樣,但是,也有幾款修正液沒有標明產品成分。記者打開蓋子聞了聞,有少許刺鼻的味道。

登錄某購物網站,記者在網上搜索修正液,1秒鍾內搜索到12140件產品,主要有修正液、修正貼、修正帶幾種。而修正液的外形也是多種多樣,有最原始的圓形,還有相機造型、杯子造型和不同的卡通圖案。銷量最多的網店,修正液的成交記錄顯示30天售出660件。

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了幾位同學,一位讀初二的陳同學告訴記者,平時班裏有不少同學在使用修正液,現在修正液的包裝很多,有的修正液外觀也很漂亮,班裏很多同學都會買,幾乎人手一支。平時寫作業如果出錯,就會拿出修正液來塗,幹了重新寫,之前並沒有關注過修正液的成分,沒想到居然有這麼大的危害。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相比高中生和大學生,小學生和初中生中使用修正液的情況更多,有調查數據顯示,大中城市的中小學生中,使用修正液的人數比例平均達到50%以上。除了學生之外,一些辦公室工作人員也是使用修正液比較多的人群。

練習書法也是堅持

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然而,今天的教育卻把它丟掉了,因為考試不考。考試不考的知識、習慣、動手、生活的常識都統統丟掉了,上學隻是為了分數而來,你們還覺得有意思嗎?其實,除了學習幾門課程之外,在學習一些有利於豐富和提高個人能力的藝術,那應該是最好不過了。學習書法應該如此。

書法在魏晉時代到達了空前的高度。鍾氏父子的楷書基本定型,鍾繇,在曹操執政時期鎮守長安,曹操把他比作蕭何,工書法,與王羲之並稱“鍾王”。鍾繇的兩個兒子鍾毓、鍾會少年時聰明好學,魏文帝曹丕聽說後對鍾繇說:“讓你的兩個兒子來見我。”兄弟二人見到文帝後,老大鍾毓緊張得滿頭大汗,文帝問鍾毓:“你臉上為什麼出汗?”鍾毓回答說:“顫抖驚慌,汗出如水漿。”文帝又問鍾會:“那麼,你為什麼不出汗?”鍾會回答說:“驚恐戰栗,汗都不敢出。”有一次,父親午休,這兩個就偷喝藥酒。鍾繇這時醒了,就裝睡看他們兩個要幹什麼。鍾毓是先拜然後喝酒,鍾會隻管喝酒不拜。過後,父親鍾繇問鍾毓為什麼下拜,鍾毓說:“酒是用以使禮儀周備的,所以不敢失禮而不拜。”又問鍾會為什麼不拜,鍾會說:“偷,本來就非禮,所以不拜。”中國書法又經曆了唐宋元明清諸時代的不斷發展,已經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然而在今天的信息化時代,書法這門藝術很難再激起人們學習應用的興趣,大多數人僅僅作為欣賞和收藏的需要,不再躬身練習,這無疑是一個損失和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