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稱作學校的地方16(1 / 2)

15

弱不禁風不是好少年

我看到《光明日報》有一篇文章《中日幼兒園的穿衣差別》中提到:“很多人都會驚歎日本的女孩子穿得少,一年四季的校服基本上全是裙子,就算是數九寒冬,穿著短裙出門的日本女孩也不在少數。日本小學男生的校服也是那種比較正式的製服短褲,經常看到很多小學生在上學路上腿都凍青了。日本的孩子抗凍能力可是從娃娃階段就練出來的。”“日本的保育園提倡給孩子少穿衣服,一是為了活動方便,二是借此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日本專家認為,少穿衣,多戶外,勤運動可以煉就一副好身體。”這正符合我常年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依我的體會,雖然我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但是孩子們決不能成為弱不禁風的人,也更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重讀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頓覺熱血沸騰,我們決不做病夫、懦夫,要做中華民族的熱血少年!

全新的學校 《邢台日報》教育周刊,題目:全新的十中。(2013124)

邢台十中給人以全新學校的印象,源自有一個務實的辦學方法,就是把該做的事做好,把規章製度執行好,把學生作為根本,說到底,就是實實在在做事,與時俱進辦學。

把該做的事做好

什麼是該做的事?學校環境、辦公場所、教學場所、教學設施、信息設施、圖書資料以及師生生活的食堂、宿舍、廁所的改善等等都是應該做的事。一是校園靚麗了。二是環境變美了。投資九百多萬元新建六千平方教學樓、報告廳。三是裝備提高了。改造升級實驗室、電教室、圖書室,新建了錄播、視頻、監控多媒體、電子閱覽等為一體的數字化校園係統。四是食宿方便了。五是學校安全了。開展疏散演練活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教育等一係列教育宣傳活動。

把各項製度執行好

執行製度是規範辦學的重要前提之一。首先要嚴格遵守“劃片招生,就近入學”政策,切實保證片內學生入學,方便學生就近就讀。凡錄取的新生均衡分班,不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學生平等,班級均衡,均衡意味著師資配備均衡,師資配備的均衡也意味著教學的均衡;其次控製班級容量,每班不超過四十八人,有利於小組教學活動,有利於自我發展。

把學生作為根本

綠色課堂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討論、展示,發揮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讓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我的課堂我做主,給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比方說,為石頭征集名稱、為花壇起名,就安排給學生來做,校門口迎賓石“夢之起”是雄鷹215班劉偉禎、嶽涵兩名學生起的,他們的誓言是:“誰說夢想不會實現,當我們踏進十中時校長為我們撐起帆;老師教我們掌起舵,夢想便從此起航。”花壇的名字是範春喜老師起的,他根據花壇形狀將名稱寓意為同心園。每個班級的班名、班徽、班歌、誓詞以及文化建設無不是學生的功勞。另外,每日堅持反思活動,每周開展“校長有約”活動,讓學生和老師都參與到學校日常管理、教學活動當中,學生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大家的事就是學校的事,學校的事就沒有小事。

辦學理念與時俱進

傳統的教育方式再好,也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變化、學習方式的變化和社會發展的變化。改革後的課堂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教學模式,即一切圍繞教師的教,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教師對什麼內容感興趣,學生也隻好遵照老師的興趣來學習。在老師的課堂裏沒有學生的興趣、愛好、願望和要求;在新課堂裏教是為了學,教師的作用是引領,教學範圍、教學進度都要遵從學習的進度,遵從教學相長的原則。讓學生討論,讓學生展示,讓學生質疑,讓學生評價,讓學生自主,在充分利用學生的同時,教師的思想觀念也隨之發生改變,他們意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怎樣才能做到我要學和學得會、記得牢、感興趣,而不是依賴老師,甚至依靠老師布置作業、布置任務,依靠催著學習。他們發現學生動起來學習效果更加明顯,課堂展示時一些學生圍上來觀看,不再像以前那樣聽不見、看不到也不敢動動地方。一些實驗課讓學生動手做,勞技課讓學生動手做,既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又培養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