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理論與實證研究17(1 / 2)

第七章

研究思考與展望

71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結論

本研究在研究設計中,通過對國家綜合配套改革等相關理論的梳理和總結,構建了義烏國際貿易改革試點研究理論框架。在此框架的指導下,首先對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設立的理論背景,以及對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現實背景進行了闡述和分析。其次從經濟增長、對外貿易管理、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區域發展等五個維度,構建了義烏國際貿易改革試點評價指標體係,並對義烏改革的現狀進行了評價。接著運用義烏國際貿易改革試點現狀的評價結果與義烏改革試點的目標進行對比分析,尋找義烏在試點建設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最後提出了促進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六個方麵的政策建議,指出本研究不足之處以及未來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在吸收和借鑒理論研究成果的同時,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實踐探索,本研究提出了一些主要觀點與理論創新之處,主要表現在:

1研究的意義。義烏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通過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基本形成科學發展的新型貿易體製框架,率先實現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提升義烏在國際貿易中的戰略地位,必將為浙江省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區域、產業、內外貿聯動發展,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通過對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建設的研究,有利於推動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的實施,有利於全麵提升國際競爭力,有利於推動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的實施,有利於探索新時期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發展的新模式,具有深遠的社會經濟意義。

2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與以往的經濟特區、經濟開發區相比,它的特點為:義烏改革的驅動力從國家政策支持轉向地方製度自主創新;改革的深度從單純的經濟發展轉向複雜的綜合改革;改革的廣度從單一的城市發展轉向整體的區域進步。

3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成為我國第十個經濟新特區,它是一種全政府式的管理體製(以上海浦東新區為代表),但是義烏新特區是金華市政府體係中的一個層級,要受到金華市政府的製約。義烏作為縣一級政府,盡管擁有副市級的管理權限,實際上,在不擁有對內部的人事權的情況下,缺乏實施義烏試點區所必需的人事任免權等核心職能,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權責不對等”、“有責無權”等深層次的問題。

因此,義烏國際貿易改革試點的行政管理體製的改革,應按照區域統籌、高效發展需求,打破傳統行政區劃與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的曆史慣例,直麵行政職能配置與管理效率不協調的現實難題,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製改革,特別是人事任免權的改革,賦予義烏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管理體製,以更好推動義烏國際貿易綜合配套改革。

4國家綜合配套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從經濟增長、行政管理、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和區域發展等五個維度來進行分析評價。但由於不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空間區域位置均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根據義烏國際貿易改革的基本走向是義烏的外貿經濟以小商品貿易為主要特征,故本評價從義烏改革試點的經濟增長、對外貿易、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區域發展等五個維度來勾畫義烏國際貿易改革的主要內容。

5構建了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評價指標體係。本研究構建的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評價指標體係,從不同維度構建了五大要素體係(一級指標)、21個關鍵性指標(二級指標)和121個基本指標(三級指標)。構成它的理論模型是: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評價指標體係=經濟增長要素、對外貿易要素、公共服務要素、社會管理要素和區域發展要素。構建這套評價指標體係,既符合義烏國際貿易改革的時代特色和基本內容,也與國際上評價指標設計的通行規則相鏈接。它基本上反映了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對於從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的政府官員及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研究的專家學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