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理論與實證研究16(1 / 2)

第六章 2

64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三年實施計劃(2011—2013年)(征求意見稿)

根據《國務院關於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的批複》(國函〔2011〕22號)精神,為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特製定《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三年實施計劃(2011—2013年)》。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著力構建“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為重點內容,以深入推進便利化、規範化的體製機製改革為關鍵環節,以加快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服務平台建設為著力點,建立國家協調、省市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機製,在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先行先試,取得實質性突破。

二、主要目標

根據總體方案要求,通過三年努力,基本確立“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形成貿易便利化的政策支撐體係;初步建成展示交易、交通物流、產業升級、區域合作、公共服務五大平台,形成出口、進口、轉口和服務貿易協調發展新優勢;率先建立適應國際貿易發展需要的行政管理服務體製,形成良好的製度環境和政策保障,為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奠定堅實的體製基礎。

三、主要任務

1加快確立“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根據小商品生產、交易特點,探索確立以公平市場主體、商品歸類管理、責任追溯追究等為主要內容,以“管得住、通得快”為主要特征的新型貿易方式,建立與新型貿易方式相配套的綜合管理機製。

2製訂實施與“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相配套的監管辦法。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外彙、工商等部門加快製訂出台與“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相適應的監管辦法,形成一套完備的主體準入、通關監管、稅收征管、外彙核銷、質量追溯、責任追究製度體係。

3創新電子商務發展管理機製。建設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台,爭取開展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建設海量數據存儲和處理中心。探索建立信用、交易、支付、登記、安全認證等管理機製,促進電子商務加快發展、規範發展。

4加快建設國家級小商品國際貿易區。拓展提升義烏市場成為國家級小商品國際貿易區,爭取比照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賦予相關優惠政策。加快“非洲產品展銷中心”等進口商品展貿專區建設,積極舉辦進口商品展,發展進口、轉口貿易。

5著力打造重要的國家級會展平台。做大做強“義博會”、“文博會”、“旅博會”、“森博會”等特色品牌展會,爭取列為國家相關部委重點支持展會。整合會展資源,引進國際國內知名會展機構,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會展集團。

6積極創辦境外經貿合作區。基本建成中國義烏(坦桑尼亞)經貿合作區,積累市場“走出去”經驗,加快推進境外中國商品展示中心、訂單服務中心、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大力發展國際營銷網絡。

7加快建設義烏商貿服務業集聚區。加快實施532平方公裏商貿服務業集聚區規劃,建設義烏國際生產資料市場,形成與國際商貿城相呼應的新市場群;建設金融商務區、總部經濟區,集聚發展金融、商務等各類機構總部或分公司;建設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發展創意設計產業,帶動製造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產業集群發展;設立國家級小商品研發中心、中小企業共性技術服務平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8提升市場商品質量。深入推進質量立市、標準化和名牌帶動戰略,探索建立小商品質量和標準體係,探索出口產品全過程質量監管長效機製,開展“出口產品質量提升”工程,設立政府質量獎,構建地方政府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綜合治理機製,建立質量追溯機製,探索建立案件抄告通報及溯源的跨區域協作機製,完善對境外客商的管理服務機製,推動出口產品質量實質性提升。

9構建市場綜合服務體係。建立政府、行業協會、中介機構和企業“四位一體”的進出口貿易監測預警體係,探索建立國際貿易互信機製和貿易摩擦、壁壘應對機製。完善“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探索建立小商品質量和標準體係,建設國家級小商品質量檢測中心,推進小商品編碼與國際接軌。建立適應義烏市場商品特點的知識產權保護機製,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