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理論與實證研究8(1 / 3)

第三章

義烏國際貿易改革發展現狀評價

31義烏國際貿易改革現狀評價的理論架構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從經濟增長、行政管理、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和區域發展等五個維度來進行分析評價。但由於不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空間區域位置均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根據義烏國際貿易改革的基本走向是義烏的外貿經濟以小商品貿易為主要特征,故本評價從義烏改革試點的經濟增長、對外貿易、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區域發展等五個維度來勾畫義烏國際貿易改革的主要內容。

311評價的邏輯框架

本評價的邏輯架構是根據義烏改革試點的背景與動機、研究的目的、相關文獻的探討提出了研究問題、研究方法、研究設計,最後通過評價結果的應用與分析,得出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現狀發展的研究結論。

圖31本研究的邏輯框架圖

312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的顯示框架

本研究根據義烏試點區確定的重點改革領域和自身的目標定位,分別從不同維度構建五個關鍵性指標,綜合構成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指標體係。

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建設=F(經濟增長、對外貿易、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區域發展)

1經濟增長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3375htm,2013-3-12 :經濟增長(Economi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較早的文獻中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總產出與前期相比實現的增長。總產出通常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衡量。對一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經濟增長率來表示。設△Yt為本年度經濟總量的增量,Yt-1為上年所實現的經濟總量,則經濟增長率(G)就可以用下麵公式來表示

G=△Yt/Yt-1

由於GDP中包含了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因素,所以在計算GDP時,就可以分為,用現價計算的GDP和用不變價格計算的GDP。用現價計算的GDP,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規模,用不變價計算的GDP可以用來計算經濟增長的速度。反映經濟增長的指標通常有三個:實際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人時的實際國民生產總值。

2對外貿易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1727htm,2013-3-12 :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亦稱“國外貿易”或“進出口貿易”,簡稱“外貿”,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這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開始產生和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更加迅速。其性質和作用由不同的社會製度所決定。

對外貿易不僅把商品生產發展很高的國家互相聯係起來,而且通過對外貿易使生產發展水平低的國家和地區也加入到交換領域中來,使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深入到他們的經濟生活中,使這些國家和民族的勞動產品日益具有商品和交換價值的性質,價值規律逐漸支配了他們的生產。隨著各國的商品流通發展成為普遍的、全世界的商品流通,作為世界貨幣的黃金和白銀的職能增長了。黃金和白銀除去具有貨幣一般購買手段之外,還被用來作為國際支付、國際結算與國際信用的手段。隨著黃金、白銀變成世界貨幣,產生了形成商品世界價格的可能性。世界價格的形成,表示價值規律的作用擴大到世界市場,為各國商品的生產和交換條件進行比較建立了基礎,促進了世界生產和貿易的發展。通過對外貿易,參與國際分工,節約社會勞動,不但使各國的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而且還可以保證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加速社會擴大再生產的實現。

3公共服務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13267htm,2013-3-12 :公共服務(public service)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公共服務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

狹義的公共服務不包括國家所從事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一些職能活動,即凡屬政府的行政管理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監管行為,以及影響宏觀經濟和社會整體的操作性行為,都不屬於狹義公共服務,因為,這些政府行為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種具體的直接需求得到滿足。公民作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稱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於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等則是公民活動的間接需求,不是滿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公共服務滿足公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某種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如果教育過程中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那麼就屬於教育公共服務。但是,諸如執法、監督、稅收、登記注冊以及處罰等政府行為,雖然也同公民發生關係,也是公民從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這些類別的公共活動卻並不是在滿足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公民也不會從中感到享受,隻是公民活動的間接公共需求的滿足,所以類似政府行為都不是公共服務。

4社會管理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763642htm,2013-3-12 :社會管理(Social management)主要是政府和社會組織為促進社會係統協調運轉,對社會係統的組成部分、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以及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進行組織、協調、監督和控製的過程。社會管理在廣義上,是由社會成員組成專門機構對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事務進行的統籌管理;在狹義上僅指在特定條件下,由權力部門授權對不能劃歸已有經濟、政治和文化部門管理的公共事務進行的專門管理。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包括協調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麵。

5區域發展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816405htm,2013-3-12 :區域發展(Regional development)指一般在一定的時空範圍內以資源開發、產業組織、結構優化為主要中心的一係列經濟社會活動。它分為三個階段。初級階段:在區域發展初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製約因素較少,人類對環境的影響也比較微弱,區域內部人地關係基本協調。在這個階段,區域內往往城鎮很少,空間結構比較簡單。成長階段:在區域發展的成長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開發的規模越來越大,城市和工業區迅速向外擴展,區域內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漸趨複雜,呈現由點到麵的發展局麵,產業又集聚走向擴散。在這一階段,人地關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出現明顯的不協調。轉型階段:成長階段後期,隨著資源枯竭、環境汙染加重、地價上漲,以及勞動力價格提高等,區域原有優勢逐漸喪失,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效益降低。區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應減弱,導致區域經濟整體呈現衰敗、萎縮狀態,並帶來高失業率、人口減少等嚴重社會問題。區域產業必須進行調整,尋求新的發展。

313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評價指標體係的理論模型

本研究在分析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相關理論的基礎之上,結合義烏國際貿易發展的自身特點,來構建義烏國際貿易改革試點建設的評價指標體係,從不同維度構建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評價指標體係的理論模型。

圖32義烏改革試點評價指標體係理論模型圖

1經濟增長要素:包括經濟結構指標、經濟增長質量指標、經濟效益指標、社會和諧指標4項。

2對外貿易要素:包括貿易總量指標、貿易結構指標、貿易效益指標、經濟效益指標、資源效益指標5項。

3公共服務要素:包括基礎教育指標、公共衛生和基礎醫療指標、基本社會保障和就業指標、公共基礎設施指標4項。

4社會管理要素:包括人口規模和人口結構指標、人口男女比例和人口素質指標、公共安全指標、生活質量指標、環境保護指標5項。

5區域發展要素:包括產業發展指標、企業競爭力指標、金融服務指標3項。

32評價方法

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評價指標體係是一個重要而困難的問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時間較短,一是缺少完整的統計分析材料,二是沒有進行較深入係統的理論分析和研究,所以現在沒有比較權威的定量評價標準。本研究采用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模型方法和德爾菲(Delphi)法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