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理論與實證研究5(1 / 3)

第二章

設立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理論基礎

國家設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目的是為了探索建設和諧社會、創新區域發展模式、提升區域乃至國家競爭力的新思維、新思想、新路徑、新模式和新道路,通過選擇一批有特點和有代表性的區域進行綜合配套改革,以期為全國的經濟體製改革、政治體製改革、文化體製改革和社會各方麵的改革提供新的經驗和思路。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特定曆史階段,應對特殊的經濟發展環境做出的現實選擇,它的提出必將對未來改革和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21研究現狀述評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正式批準設立至今已曆經多年的發展,其數量也從最初的上海浦東新區增加到現在的11個,改革試驗的廣度和深度更是不斷加大。隨著各試驗區的設立和實踐探索的不斷深入,其理論研究逐漸增多。現有研究大體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麵進行。在宏觀層麵上,主要是研究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內涵、基本特征、建設目標與思路等基礎理論;在微觀層麵上,主要是針對某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改革條件、功能定位、改革模式和路徑舉措等進行具體研究,一些論著還就試驗區的某個領域的綜合配套改革進行了專題研討。

211上海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研究現狀述評

理論界對浦東新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綜合配套改革的理論詮釋,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以往經濟特區的區別,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的目標、任務和為其獻計獻策等方麵。

在對綜合配套改革理論詮釋方麵,有些學者認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含義是“順應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係內在要求,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國家所建立的以製度創新為主要動力,以全方位改革試點為主要特征,對全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深遠影響的試驗區”。其最大優勢是具有先行先試的政策製定權,試驗區可以較好地憑借這種優勢尋求經濟社會的全麵發展(郝壽義,高進田,2006)。這種觀點具有相當的代表性。還有學者就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具體作用進行深入探討,指出其發展還需要有自生能力,以便使試驗區全麵突破和獲得持續發展,而且需要對其他地區的發展起到示範作用。認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特征應包括以下兩方麵,一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在綜合配套改革實踐過程中,持續、和諧和規範將是衡量綜合配套改革成效的關鍵性標準;二是改革重心轉向政府管理體製,通過規範政府行為,使市場化改革、法製化進程、國際化環境和和諧化社會有機結合在一起,切實地保證改革試驗適合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適應發展環境變化,順應發展戰略的轉變,試驗成果體現出發展階段、發展環境和發展戰略的動態統一(楊建文,胡曉鵬,2007)。

在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的基本目標方麵,結合國家對浦東新區的改革要求,現有研究一般認為浦東新區應當建立製度完備、運行高效的市場經濟體製,基本形成充分激發自主創新活力的有效機製,形成有利於實現統籌、協調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製度環境,形成與經濟全球化趨勢和開放經濟相適應的經濟運行規則體係。針對基本目標,浦東新區改革的主要任務是轉變政府職能,構建從事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責任型政府;推動要素市場發展和金融創新,完善現代市場體係;探索混合所有製的實現形式,增強微觀經濟主體活力;大力培育和發展中介組織,提高經濟運行的組織化程度;加快推進公共部門改革,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科技體製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探索建立人力資源優先積累機製,全麵有效地推進人力資源開發;加快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製度障礙,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建立科學的調節機製,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體係;擴大對外開放,形成適應國際通行做法的市場運行環境等(蔣應時,2007)。

在對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實踐進行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學者還提出了自己對浦東改革舉措的建議,如重塑理念,消除原有的“唯地區經濟發展”和“長官意識”等理念,扭轉長期存在的優先發展導向下的路徑依賴和慣性理念,培育起從全國大局出發,把改革試驗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前瞻性作為基本的理念,把地區利益與國家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有機地貫徹在改革思路之中;關注利益協調問題,既要關注經濟利益方麵,減少中央與地方和各試驗區之間的利益摩擦,又要關注權力利益方麵,處理好放權和用權的關係(楊建文,胡曉鵬,2007)。加強與其他試驗區的綜合配套改革合作,加強統籌區域的發展,借鑒世界經濟特區和我國經濟特區的運行經驗進行製度創新(徐全勇,2007)。把深化政府管理體製、金融體製、涉外經濟體製、科技管理體製和區域聯動機製的改革作為進一步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的著力點(張仁開,羅良忠,2008)等。

轉變政府職能和推進行政管理體製改革是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此方麵的研究成為試驗區研究的一個特色。有的研究指出,浦東新區按照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創新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效能,加強行政監管的要求,應重點進行四個方麵的改革:一是加強製度建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二是圍繞加強依法行政,探索執法管理新機製;三是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構建便民利民的服務體係;四是改革企業登記製度,鼓勵公眾創業(徐全勇,2007)。

212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研究現狀述評

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濱海新區建設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基礎和戰略意義,與浦東新區及以往經濟特區的比較,進行綜合配套改革的路徑和目標,東疆保稅港區的建設,綜合配套改革所麵臨的障礙以及對改革試驗提出的政策建議六個方麵。

現有研究認為,濱海新區成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基礎條件在於其經濟增長速度快,以現代製造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特征顯著,經濟的外向型格局已經形成,港口、土地、區位等自然條件優越以及天津在過去的改革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等(趙修春,2007)。基於以上條件設立的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兼具了國家、區域和本地三個層麵的戰略意義。在國家層麵,它是新形勢下對深化我國經濟改革有效途徑和突破體製障礙有效方式的探索;在區域層麵,它有利於全麵提升京津冀和環渤海地區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張坤,肖綺芳,2006);在本地層麵,它有利於推進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實現成為北方經濟中心的功能定位(戴學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