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圍繞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這一主線,引入新的視角——新製度經濟學理論與新產業區相關理論等,建立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理論分析框架,通過實地調研,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德爾菲法(Delphi)等研究方法,分別從經濟增長、對外貿易、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區域發展五個維度,構建了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評價指標體係,對義烏的現狀進行評價,並運用評價結果與義烏改革試點的目標進行對比分析,尋找義烏在試點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本研究的邏輯框架如下:
圖1本研究的邏輯框架圖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在上述研究框架的指導下,本研究從理論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角度,分七個章節圍繞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建設展開研究。
前言:根據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現狀,提出相應的研究問題。通過對研究邏輯框架和章節安排的說明,搭建全文論述的總體框架。最後對本研究的主要觀點與創新進行說明。
第“一”章: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設立的背景。首先對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內涵進行闡釋,通過對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設立的理論背景的闡述,對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現實背景進行了分析。
第“二”章:設立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理論基礎。通過對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研究現狀評述,以及對空間經濟理論、新產業區相關理論、新製度經濟學進行梳理和總結,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研究的依據。
第“三”章:義烏國際貿易改革發展現狀評價。本章采用調查問卷法、層次分析法(AHP)、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和德爾菲法(Delphi),分別從經濟增長、對外貿易管理、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區域發展等五個維度,建立了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評價指標的理論模型,確定了評價指標的權重,建立了評價標準,構建了義烏國際貿易改革試點評價指標體係,並對義烏改革的現狀進行了評價。
第“四”章:評價結果與對比分析。本章運用義烏國際貿易改革試點現狀的評價結果與義烏改革試點的目標進行對比分析,尋找義烏在試點建設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五”章:促進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政策建議。本章針對義烏改革試點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六個方麵的政策建議。
第“六”章:義烏改革大事記。本章梳理了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以及2011年、2012年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大事記。
第“七”章:研究思考與展望。對本研究的過程做出概括,提出了本研究主要成果,同時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以及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
本書是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區建設的路徑研究”的成果之一。全書共七章,施讓龍負責本書整體框架、結構的設計及文字總纂工作。前言由施讓龍主撰;第一章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設立的背景由施讓龍、袁清、俞月芳主撰;第二章設立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理論基礎由施讓龍、袁清主撰;第三章義烏國際貿易改革發展現狀評價由施讓龍、虞東升、李棟主撰;第四章評價結果與對比分析由施讓龍、虞東升、李棟主撰;第五章促進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政策建議由施讓龍、袁清主撰;第六章:義烏改革大事記由施讓龍、俞月芳主撰;第七章:研究思考與展望由施讓龍主撰。
四、主要觀點與創新
本研究在吸收和借鑒理論研究成果的同時,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實踐探索,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主要觀點與理論創新之處,主要表現在:
1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特點與以往的經濟特區、經濟開發區相比,它的改革驅動力、改革的深度、改革的廣度與其他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不相同。
2針對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權責不對等”、“有責無權”等深層次的問題,提出義烏要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製改革,特別是人事任免權的改革,應賦予義烏經濟社會的管理權限。
3從經濟增長、對外貿易、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區域發展等五個維度,來構建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評價指標體係,對於從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的政府官員及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研究的專家學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5對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現狀進行評價,這對研究典型的義烏國際貿易發展模式做出學術貢獻,也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改革提供理論借鑒。
6通過對義烏國際貿易改革試點現狀的評價結果與義烏改革試點的目標進行對比分析,尋找義烏在試點建設中的差距,並提出了六個方麵的政策建議,為義烏市政府相關部門提供參考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