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理論與實證研究1(1 / 2)

前言

一、問題的提出

2011年3月,國務院發文批複《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國函[2011]22號)。義烏成為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10個綜合改革試點區,也是全國首個由國務院批準的縣級市綜合改革試點區。

義烏是我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窗口。義烏進行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建設,再次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焦點。浙江草根式改革走到今天,已經越來越需要來自中央政府層麵的支持和推進。從這個意義上說,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上升為國家試點,是浙江改革的一個重大進展。

三十多年前,義烏人在“雞毛換糖”的時候,沒有想到傳統的市場貿易方式將在他們的實踐中快速複興,並由此開啟義烏生產力發展與生產方式變革相融相促的發展道路。義烏曆程是浙江三十多年改革發展的一個縮影。從“雞毛換糖”開始的草根創業推進義烏市場化生產關係的確立發展,市場化生產關係加快生產力發展提升,這些都是義烏在這三十多年中發生的故事。

改革開放以來,義烏市積極探索對外貿易新模式,在擴大出口、增加就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麵取得積極成效。但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和調整,義烏的改革發展也漸漸出現了一些問題:諸如產業結構“三十年如一日”,企業綜合競爭力相對較弱,外貿長期存在的出口產品低端、交易方式傳統、管理體製鈍化、支撐體係薄弱等一係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趨突出,這些都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前全國外貿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新近出現了中小企業發展減速、大企業偏向於向省外投資等與上世紀80年代相似的情形。這些狀況顯然與浙江經濟體製機製鈍化有關。鑒此,義烏亟須有一個重大的、對於全局有重大作用的改革舉措,迫切需要通過經濟體製創新,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建設,正是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啟動的,這對義烏的改革提出了更高、更全麵的要求。卓勇良,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全局意義,百度快照,2013-3-18

前言

義烏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通過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基本形成科學發展的新型貿易體製框架,率先實現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提升義烏在國際貿易中的戰略地位,必將為浙江省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區域、產業、內外貿聯動發展,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當前,我國正處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國際國內形勢複雜多變。通過對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區建設的路徑研究,對解決我國國際貿易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效突破體製性、機製性障礙,探索建立新型貿易製度和管理體製,加快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和貿易強國目標,更好地發揮義烏獨特的國際貿易優勢和區域經濟帶來的強大的產業帶動作用有關鍵意義。同時,有利於推動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的實施,有利於全麵提升國際競爭力,有利於探索新時期區域發展的新模式,對服務浙江乃至全國加快轉變國際貿易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現實意義。

1有利於建立新型貿易管理體製,推進國際貿易轉型升級。當前我國國際貿易發展更多注重數量擴張,競爭力主要依靠勞動力、資源能源等生產要素投入。設立義烏改革試驗區,完善國際貿易管理體製和政策支撐體係,將進一步穩定傳統優勢產品出口,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加快拓展新興市場,培育進口市場,發展“綠色貿易”,形成采購出口、進口展銷和轉口貿易相結合,有形市場、電子商務和物聯網相結合,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相結合的新型外貿發展方式,促進國際貿易轉型升級。

2有利於推動產業集群創新,帶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係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設立義烏改革試驗區,將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與國際市場直接對接,以市場需求為起點不斷創新,形成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的整體優勢,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我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地位和層次。

3有利於加快推進現代流通進程,帶動我國傳統市場轉型升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了一大批以義烏市場為代表的專業市場,為繁榮市場經濟作出了重大貢獻。設立義烏改革試驗區,探索市場的內生增長和轉型升級機製,建設功能強大的商務平台,構築現代流通方式,將帶動全國專業市場管理體製創新、交易方式創新,更好地發揮現代流通對經濟運行的先導作用。

4有利於建設內陸開放型城市,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義烏既是內陸城市,又是開放型經濟發達、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城市。設立義烏改革試驗區,探索開放型經濟框架下城市國際化、社會化和低碳化管理的體製機製,將進一步增強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充分發揮義烏市場、產業和國際化優勢,促進長三角一體化和東中西部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