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227章 返回長安(2 / 2)

在趙弘率領主力部隊返回長安城的路上,北部地區阿史那所部的兩萬餘騎兵同樣是緩緩朝著草原之上退去。

徐邦瑞此次為了創造機會攻下長安城,先是趁著鷹揚軍主力南下之際奪取潼關,然後暗中聯絡阿史那出動騎兵隊牽製石守信所部的鷹揚軍,此時長安城大戰已經結束,阿史那眼見鷹揚軍主力準備返回長安,同樣是隻能率軍後撤。

趙弘之所以急著返回長安,除了成都城方麵的事情已經基本穩定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李欣然快要生產了,前段時間魏軍大軍圍城之下李欣然還在城中忙著鼓舞士氣,趙弘心中實在是有些放心不下,所以這才一路急匆匆的趕回來。

好在府中醫師說李欣然跟腹中胎兒都沒有什麼問題,再加上李欣然自己也是醫術不錯,趙弘這才慢慢放下心來。

一切安穩下來之後,趙弘則是坐鎮長安城中忙著篩選五萬餘成都軍降卒,經過一番挑選之後,五萬餘成都軍最終還有三萬餘人留了下來。

當初趙弘率軍攻打成都,杜元恒自知不敵,所以這才想要盡快招募大軍進行防備,也正因為如此,杜元恒當初招募的這批新兵質量確實不高,趙弘在長安城中一番帥選之後,將那些老幼病殘跟實在不願意參軍之人全部放了回去,如此還剩下餘精銳繼續訓練。

成都城方麵有張文遠率領五萬大軍坐鎮,金城郡和武威郡方麵同樣有石守信所部的大軍坐鎮,算起來鷹揚軍現在總兵力已經超過十二萬人了。

得了成都城之後,鷹揚軍麾下轄地又擴大了幾個郡,不過成都城附近能夠征召下新兵已經被杜元恒之前征調差不多了,所以趙弘倒是暫時沒有從成都方麵繼續招募新兵的打算。

實際上自從返回長安城之後,趙弘一直都在思索自己接下來要戰略目標到底在哪裏。

益州南部地區那些蠻族暫時不用想了,隻要他們不給自己搗亂,趙弘也沒有心思率軍去深山老林裏麵找他們的麻煩。從益州東部地區向荊州等地進發倒是其中一條路,可惜荊州揚州一代水網密布,自己如果沒有水軍的協助很難入主其中,所以往東發展暫時是難以實施了。

往北發展倒是沒問題,關鍵是武威郡等地再往北就是大草原了,就算是徹底擊潰阿史那所部,最多也就是給自己掙回來一些戰馬跟牛羊罷了。

實際上趙弘心中是想要趁機兵出潼關直奔洛陽,上次長安城一戰過後,徐邦瑞眼下還未恢複過來,函穀關方麵的守軍兵力有限,趙弘倒是想要冒險一試。

不過這個想法卻是被郭長安給勸阻了,在郭長安看來,函穀關本身的防備程度就不低,再加上徐邦瑞這段時間一直還在不斷修繕,如果不能出其不意的話,就算是四五萬大軍也休想攻破函穀關。

至於出其不意拿下函穀關更是不用想了,徐邦瑞用這個計策拿下潼關,為了防止鷹揚軍也用這一套,整個函穀關附近的檢查十分嚴格,根本不可能混過去太多的軍士。

除去這幾個突破口之外,唯一能夠讓鷹揚軍向外發展的地方,就隻剩下一個並州了。

不過趙弘本身對於並州方麵的具體情況所知不多,所以此時倒是並未立即準備向並州方麵用兵,隻是吩咐巫當讓暗影衛和軍中斥候先去探查一番,等到具體情況彙總給自己之後再做打算。

就在長安城的日子逐漸安穩之時,鷹揚軍節度使府的一眾官員卻是有人舊事重提,說起稱王建製的事情。

此前趙弘剛剛拿下長安城之後不久就有人想要勸進,不過當時趙弘以後方未穩拒絕了。眼下整個益州全境鷹揚軍已經占據三分之二,涼州方麵同樣是占據六七成轄地,再加上還有長安城跟半個司隸。

若是從轄地和麾下大軍的實力來說,現在稱王倒也足夠了。

自從大楚朝廷崩壞之後,天下大亂民心思定,趙弘很清楚稱王之後會讓自己麾下一眾百姓有一種歸附感,隻是眼下各路諸侯還都是按兵不動,若是自己率先稱王,會不會成為出頭鳥,這一點才是趙弘眼下最為擔心的事情。

長安城,大帥府書房之中。

此時整個書房之中隻有趙弘和郭長安還有張光庭三人在座,對於稱王這件事情趙弘自己想來想去還是沒有定下心思,所以今日隻能是將他們兩人一同召集過來,看看有什麼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