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228章 緩稱王(1 / 2)

從趙弘內心深處來講,並不願意這麼快稱王,現如今天下各路諸侯都在埋頭發展勢力,眼下立即稱王實在不是一個很穩妥的做法。

明太祖當初征戰天下時,麾下謀士曾經提出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句話,趙弘倒是對於這句話深以為然。

隻是節度使府麾下一眾官員卻是大都沒有這麼長遠的目光,或者說他們以為現如今鷹揚軍轄地安穩,一旦趙弘稱王,自己的職位也會跟著水漲船高,所以已經沒有耐心繼續等下去了。

若是趙弘不答應就此稱王,到時候一旦節度使一眾官員懈怠下來,到時候人心散了隊伍可就不好帶了。

所以趙弘此時也是陷入兩難的境地,今日召集郭長安跟張光庭前來,實際上是想問一問他們有沒有什麼計策將稱王的事情緩一緩。

郭長安拱手道:“主公,自從大楚朝廷崩壞以來,天下各處戰亂不休。益州方麵相對安穩,不過涼州跟司隸等地皆是大戰不斷,生逢亂世民心思定,若是此時稱王,對於我軍收攏涼州、益州甚至長安地區的民心確實大有助益。隻不過…。”

趙弘沉聲道:“隻不過什麼?”

張光庭接口道:“隻不過主公若是想要稱王,還需我軍後方徹底穩定下來才行。如今益州方麵剛剛落入我軍手中,南部地區還有不少蠻族不肯歸附,此為其一也。至於其二,則是涼州西北部的張掖和酒泉等地,若是主公一旦稱王,屬下覺得薛鎮平同樣會有所動作啊。”

涼州十郡,現如今東南北地區六郡已經全部落入鷹揚軍手中,隻剩下西北部地區的張掖、酒泉和敦煌三郡。

張光庭口中的薛鎮平乃是乃是西涼軍節度使,麾下轄地正是張掖和酒泉等地,上一次鷹揚軍北上拿下金城郡和武威郡,西涼軍就已經蠢蠢欲動,隻不過最終沒有出兵。

眼下整個涼州大半已經落入鷹揚軍手中,張光庭擔心趙弘一旦稱王,很有可能會進一步刺激薛鎮平。

看到趙弘似乎若有所思,郭長安繼續道:“根據我軍斥候的探報來看,薛鎮平雄踞敦煌三郡,麾下大軍總兵力在五萬人左右,若是僅僅這五萬名西涼軍自然無法對於我軍構成威脅,不過屬下有些擔心的是,薛鎮平會不會跟阿史那勾結起來?若是他們雙方合力前來進攻我軍,到時候怕是有些棘手了。”

涼州一地本就地處偏遠,敦煌郡、酒泉郡等地更是在涼州西北邊緣緊挨著西域地區了。如果是太平盛世,很少有百姓願意會去敦煌郡等地定居。

但是自從大楚朝廷崩壞之後,天下各處都是戰亂不休,有些涼州和並州地區的流民倒是緩緩朝著敦煌郡等地移動,薛鎮平原本是大楚朝廷的一名普通武將,不過後來在敦煌郡等地開始逐步發展起來。

敦煌郡等地地處偏遠,涼州方麵諸多勢力根本就顧不得他們,西域諸國同樣是各自埋頭發展,根本沒有率軍東進的想法,除了胡人所部偶爾前來騷擾一番之外,敦煌郡等地的局勢倒是相對安穩。

薛鎮平占據敦煌等三郡之後逐步發展,這才有了今日之情況。

趙弘之所以沒有率軍前去攻打敦煌郡等地,主要是一直沒有騰出手來。上次是趁著杜元恒麾下成都軍死傷大半之際驟然進攻成都,眼下成都城剛剛攻下不久,若是想要繼續發動大戰短期內很難辦到,所以此事倒是一直拖了下來。

聽到郭長安說完這些,趙弘苦笑道:“敦煌郡等地的情況本帥自己知道,今日找你們前來,是商議一下現在到底要不要稱王,若是不稱王的話,總得想個辦法說服帥府之中的一眾官員才行。”

張光庭拱手道:“主公,其實帥府之中一眾官員看似勸進的帖子較多,實際上他們隻是不想落在別人後麵而已。若是主公打定主意暫時不稱王,他們也沒有什麼辦法。而且眼下西涼軍尚在,益州南部地區同樣未能完全平定,主公完全可以從這兩方麵著手!”

聽罷張光庭這一番分析,趙弘倒是有些恍然了。帥府之中這麼多官員上表勸進,實際上並不是他們有多希望自己稱王,隻是這種事情一旦有人開始上表,其餘的官員為了防止落到別人後麵去,自然也會跟著一起上表勸進。

反正自己不可能因為他們上表勸進的事情去責罰誰,若是勸進成功自然就是大功一件,若是勸進不成功,同樣不會有什麼壞處。

想明白這點之後,趙弘對於稱王的事情倒是並不太著急了,下麵那些官員上表就任由他們上表去吧,隻要自己不開口,這事兒總能慢慢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