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斷了念想(2 / 2)

“吉先生啊!眼看著咱們就要進了北京城了!今日一進這座城門,可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從這城門裏走出來了啊!”

曹操羅汝才的身材原本就很高,骨架也很大,不過他的身體一直都偏瘦,如今經曆了崇禎三年冬天的饑荒,經曆了從安定城到北京城這麼一個來月幾千裏地的長途跋涉,整個人幾乎瘦脫了相。

蓬亂的頭發胡亂地在頭頂上打了個結,髒兮兮的,放佛已經幾個月沒有梳洗過了。

一雙細長的眼睛,陷在深深的眼窩裏,再配上高高的顴骨、塌陷的臉頰,以及髒亂的胡子,還有前後左右持槍挎刀騎在馬上的近衛軍士卒,整個人看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實打實的囚犯。

羅汝才騎在那匹幹瘦的騾子上,伸著寬大但卻瘦骨嶙峋的手掌,遙遙地指著遠處的阜成門,對吉珪說道:

“真是沒有想到啊,我羅某人會有這麼一天!更沒想到,到最後,竟是你吉珪陪著我羅某人走到這一步!

“吉先生,你給咱老羅說說看,咱們兩個人,今日入了這北京城,究竟是個吉是個凶,將來還有沒有活著出來的時候?”

吉珪騎著一批瘦弱的騾子,稍稍走在羅汝才的前麵,此時聽見了羅汝才這個話,知道他到了這個時候竟然還沒有死心,於是搖著頭苦笑了起來。

吉珪騎著的那匹騾子十分瘦弱,而如今的吉珪比那匹騾子還要瘦弱,髒兮兮的一件罩袍套在身上,看起來空空蕩蕩,放佛一陣風就能把整個人吹到天上去。

這倒並不是吳三桂有意苛待他們兩個,相反,一路上吃的喝的並不匱乏。

因為他們一行人赴京所走的道路沿途,並非如同西北各地那樣,還在鬧著饑荒。

到了崇禎四年的時候,河南、河北兩地依然貧困,可是經過了接連數年的大力移民和墾荒,他們沿途經過的各地官府,多多少少都還是有一些府庫存糧的。

再說吳三桂他們還帶著朝廷的聖旨和皇帝的手諭,不管沿途到了哪裏,也從來不跟當地的官府客氣,吃的喝的從不短缺,每到一地住的也都不錯。

而且,羅汝才好歹還是欽命的錦衣衛指揮使司正四品的指揮僉事,這個身份吳三桂等人知道是怎麼回事,可是河南、河北沿途的官吏們,可不知道朝廷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自然得好吃好喝地伺候著。

因此他們如今這一副模樣,完全是他們自己一路上茶不思飯不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給鬧的。

不過這一路走來,自從過了保定府之後,吉珪就已經想開了,知道已經沒有了機會。

河南各地也好,河北各地也好,崇禎四年春旱依舊,隻是他們沿途所經的各地,到處都有成群結隊的鄉勇團練,在本地官府的主持下疏通溝渠,挖掘深井。

等到他們這一行人,過了保定府之後,大明朝京畿之地的城鎮,一派商旅往來店鋪林立的麵貌,就是鄉野之間也是阡陌縱橫物阜民豐的景象。

所有的這一切,都讓吉珪深受觸動。

吉珪是讀過書的,雖然連個秀才都不是,但是其縣衙小吏的出身,卻也讓他有了與羅汝才不一樣的眼光。

自從過了潼關之後,這一路所見所聞,與他數年前所見所聞的情形大為不同。

這些地方的幹旱依舊,甚至不下於陝甘之地,可是這些地方的民心卻已經安定了下來。

再也不是過去那種餓殍遍地、流民遍地,隻差一把火就能燒起來的一堆幹柴了。

吉珪想著離開陝西之後一路上的見聞,苦笑著搖了搖頭,側身對羅汝才低聲說道:

“將軍啊!時至今日,夫複何言!吉某陪著將軍一路行至此地,沿途所見所聞,與陝甘等地已是大為不同!天地雖旱,可民心未亂啊!

“以吉某之見,這天下板蕩數年,恐怕終究還是天命在明!也是朱天子天數尚在,命不該絕!

“若是將軍今日信得過吉某,就請聽吉某最後一言,還是斷了過去的念想為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