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斷了念想(1 / 2)

羅汝才和吉珪兩個人,自然沒把郝景春及其部下的前途命運放在心上,而且他們被扣留在近衛軍第四鎮在安定城內的中軍大營裏麵,也根本不知道現如今安定城周邊的形勢。

若是他們知道郝景春隻有這麼點人,而且王允成、吳汝義、王克生還都不在安定城外,他們也決不會冒冒失失地讓人帶話給郝景春了。

與此同時,郝景春也不願意再造官軍的反了。

羅汝才和吉珪這幾個人的心思,他又怎麼能夠不知道呢?

羅汝才之所以選擇投降,不過是因為眼前沒有了活路,想著暫時投降了官軍,將來徐圖東山再起罷了。

可是郝景春真的很想問問羅汝才以及他羅某人的謀士吉珪,曹營做出了在臨洮城臨陣倒戈的舉動之後,將來背叛了朝廷,背叛了官軍,真的還有活路嗎?!

即便是奉天昌義文武大元帥闖王高迎祥不介意,可是八大王張獻忠又豈能放過他們?

到了那個時候,或許羅汝才可以推說為部下脅迫,然後把他自己摘得幹幹淨淨,可是他郝景春還能有什麼好果子吃?

說到底,正是他郝景春親手砍下了張獻忠的左膀右臂大西營悍將王複臣的腦袋啊!

不過,這個郝景春不愧是羅汝才曾經倚重的親信,雖然他不敢作亂,也不想作亂,但卻並沒有將羅汝才、吉珪搞的這些小動作告發給猛如虎,或者近衛軍第四鎮的都統製使王廷臣和監軍禦史倪元璐。

郝景春接到羅汝才的口信之後,猶豫了大半夜,到最後,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就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平平靜靜地,在自己的營中一直枯坐到天亮。

第二天上午,同樣緊張不安地枯坐了一夜的羅汝才和吉珪兩人,知道大勢已去,隻得跟著護送他們兩人入京任職的近衛軍人馬,離開了安定,離開了西北,一路前往大明朝的京師而來。

這一路上,羅汝才與吉珪兩人,在吳三桂和猛先捷所率五百騎近衛軍騎兵的嚴密看護之下,很快就打消了伺機逃走的念頭,老老實實地跟著隊伍,走潼關、進河南,爾後輾轉北上,終於在曆經了一個來月的長途跋涉之後,抵達了京師城下。

為了仿製路途上發生意外,吳三桂和猛先捷二人所部五百士卒,人人都是持槍挎刀,騎著來自西北的高頭大馬。

唯獨羅汝才和吉珪兩個人例外,他們兩個人每人隻騎著一匹幹瘦幹瘦的騾子。

雖說崇禎皇帝發往西北的聖旨上明明白白地寫著授予羅汝才明威將軍,實授錦衣衛指揮使司正四品指揮僉事一職。

包括吉珪這麼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崇禎皇帝也給了一個錦衣衛經曆司正八品知事的官職。

但是禦前侍從武官出身的吳三桂,卻根本沒有將兩個人放在眼裏,一路上就是將他們兩人當做了押解入京的囚犯了。

若不是吳三桂自信羅汝才和吉珪兩人不可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逃脫,恐怕早就給他們兩個人一人準備一輛囚車了。

而羅汝才和吉珪兩個人也有這樣的覺悟,知道皇帝老子在聖旨裏封給自己的職務算不得數。

尤其對羅汝才這樣的人來說,當賊當官了,早就知道要是手裏邊沒有兵,誰也不會拿你當回事兒。

隻是一步錯步步錯,事到如今,饒是他羅汝才狡詐如狐,對上一個同樣心機深沉而且極端高冷的吳三桂,他也沒有別的辦法,隻能是過一天算一天,先跟著入京再說了。

到了北京城的阜成門外不遠處,負責帶隊護送的吳三桂,親自到阜成門的甕城上,去聯絡入城的事宜。

畢竟京外這麼一支彪悍的騎兵來到京師城下,不可能就這麼連個招呼都不打,就直愣愣地進城。

在西北的戰場上,吳三桂再怎麼悍不畏死、殺人如麻,到了天子腳下,也得倍加謹小慎微。

吳三桂在京師城內有宅邸,又是講武堂畢業,禦前侍從武官出身,對於京師各個城門的情況都有了解。

尤其是曾經的那個禦前侍從武官的身份,到了這個時候,就派上了用場,發揮大作用了。

且說吳三桂策馬入城,前去聯絡送人入城,以及所部近衛軍將校士卒的駐紮事宜之時,留下了猛先捷帶著其他數百人馬,隔著阜成門兩裏地的距離,守著羅汝才和吉珪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