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殉曆1000年12月8日,哈立德率軍撤退,安納托利亞高原會戰結束。
即使兵力差已經達到了三萬,但哈立德仍有信心憑借手中的六萬人贏得勝利,他的士兵依然有著高昂的鬥誌,補給也足夠用到明年開春,但是他卻遭遇了一個尷尬的處境,軍中的彈藥已經嚴重不足了。
自從東大食進行加入中大食的公投以來,西方就開始對王國進行全麵的製裁,武器的禁運和封鎖更是重中之重,這對於舉國幾乎不存在軍工產業的中大食來說自然是致命的。而此次遠征所造成的消耗也遠超哈立德的預料,按照他的估計,如果按照現在的速度進行作戰,半個月後彈藥便將告罄,到那時自己就真的束手無策了。
阿穆爾不清楚中大食軍中的情況,但是卻不能就讓侵略者就這樣輕易地離開。他迅速地組織起幾支別動隊,對中大食軍進行不眠不休地騷擾,一麵遲緩對方的行軍速度,一麵試探真實的意圖。
兵者詭道也,阿穆爾無法確定這是不是哈立德誘使自己與其決戰的詭計,他並不懼怕哈立德的挑戰,但是肩負著一國命運的他不能輕率地投入到任何一場戰爭中。與當年的死裏求生不同,阿穆爾的用兵越來越穩重了。
在確定了對方的確是在撤退之後,阿穆爾麵臨著一個抉擇——是大軍壓上,給哈立德一個終生難忘的教訓;還是就這樣將敵人逼退出國境,然後重整南部的防線。
雖然背後有歐羅巴的支持,為了防止大食的崛起,他們的援助必定及時而有力,但是身為一個大食人的自尊讓阿穆爾不到萬不得已不願看到外國人在自己的國土上進行戰爭。所以對於聯邦軍的參戰提議,阿穆爾一直沒有同意。
而中大食軍雖然此次損失不小,但是並沒有元氣大傷,這支軍隊在回國接受休整和補充之後,又將是一支精銳之師。隨著中大食和東大食的合並,北大食的國力將全麵落後於人,等下次敵人卷土重來的時候,阿穆爾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再次將他們趕出國土。
這種焦慮和緊迫感促使阿穆爾做出了決定,他必須擊敗眼前的敵軍,令中大食的將士再也不敢踏入北大食一步。
像是察覺到了來自敵方的殺意,哈立德立即停止了行軍,整軍布陣,迎接突然殺到的阿穆爾大軍。兩軍交戰半天,匆忙而來的阿穆爾遭到早有準備的哈立德的迎頭痛擊,損兵折將。
哈立德沒有給對手太多的反應時間,在小勝一場之後,並不戀戰,而是選擇立即撤退。
阿穆爾仍不放棄,再次追擊,與哈立德親自率領的後軍交鋒,雙方互有損傷。
接連兩次的突襲,讓哈立德判斷對方已經失去了再戰的能力,命令大軍全速前進。
但是他很快就為這道命令而後悔莫及了,對手的韌性遠超他的想法。
在成功勸服住心生不滿的士兵之後,阿穆爾發動了成敗在此一舉的第三次追擊。
完全沒有防備的中大食軍遭到重創,在忍痛分出最精銳的兩萬人阻截追兵之後,哈立德率領剩餘的三萬餘人突出重圍,終於退到了中大食的國境之內。
成功擊潰了斷後部隊、俘獲一萬餘人的阿穆爾隨後趕到,但展現在自己眼前的不是殘兵敗將,而是嚴陣以待的中大食援軍。
返回故土的三萬餘軍隊與恰好趕到的侯賽因所部完成會師,六萬大軍於邊境線組成了銅牆鐵壁,專門等候阿穆爾的進攻。
但是就在此時,阿穆爾卻猶豫了。
即使立場不同,阿穆爾仍然對自己的敵人懷有敬意。哈立德出征的十萬人已經隻剩下三分之一,卻仍沒有發生潰逃的跡象,這等高超的統率力和軍隊的紀律,令阿穆爾佩服萬分。
按照常理來說,戰爭進行到這種程度,已經明顯是中大食輸了,但哈立德竟然再次抽調三萬人來到前線,完全不顧國內的空虛,擺出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勢,真不知道是窮兵黷武還是另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