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祭風行水上(1 / 2)

迷霧中的“混沌獸”立刻發現了迎麵而來的曲寶書,那條赤紅色的觸手隨之探出,徑直往曲寶書身上卷去。然而曲寶書此刻的身形動作,比起方才的謝貽香何止快上了數倍?不等那條觸手攻到,他已搶先衝到這頭巨獸的身子下麵,繼而折轉方向,居然抬腳踏上對方那支巨大的腳掌,借力繞了到這“混沌獸”的側麵。

別看這頭“混沌獸”的身形巨大,反應卻是極快,一點也不笨拙。待到曲寶書躲到一旁,它隨即扭轉身子,帶得周圍的潭水四下飛濺,激蕩起一大片洶湧的水花,稀裏嘩啦往曲寶書身上撲灑而去,竟是要將身旁的曲寶書一舉震開。

卻不料曲寶書早已將身法施展到極致,一麵躲避著“混沌獸”攻來的觸手和腳掌,一麵借力著飛濺出來的水花之勢,順勢在“混沌獸”的身畔疾速遊走,時不時還在對方身上借力,甚至徑直鑽進迷霧裏麵,在這頭巨獸的身軀上借力騰挪;隻見他的身法越來越快,四下的勁風聲也越來越響,就連那飛濺的水花也被他的身法順勢帶動,到最後已經說不清是曲寶書借力了水花的走勢,還是水勢被曲寶書的身法所帶動。

青竹老人此時已帶著謝貽香在祭壇旁邊停了下來,謝貽香直到此刻,也沒看懂曲寶書究竟意欲何為。隻聽身畔的青竹老人緩緩說道:“原來普陀山潮音洞的無上絕學‘海天風雲怒’,竟是這般施展出來的……乃是要以極快的身法不斷遊走,繼而借勢蓄勁,這才能有風雲變色之相……如此看來,這‘海天風雲怒’雖然威力奇大,卻得借助於前期的蓄勢,到底還是不及神火教的‘蛟龍吸海勁’來得直接……”

聽到青竹老人這話,謝貽香連忙抬眼望去,果然,伴隨著曲寶書的四下穿梭,那“混沌獸”周圍就好像是刮起了一場小型的旋風,風勢所到之處,連同附近的潭水一並翻騰起來,將“混沌獸”那巨大的身形環繞於其中。與此同時,水麵上先前凝聚出的大團迷霧,也已隨著此刻激蕩的風水逐漸散去,讓原本隱身其間的“混沌獸”終於露出了它的本來麵目。

原來謝貽香猜得一點也沒錯,眼下這頭近乎三四層樓高、方圓三四丈大的巨獸,也便是傳說中的“混沌獸”,又或者是鄱陽湖救駕的“老黿”,果然竟是一隻巨大的蛤蟆。看它的身形樣貌,除了身上結著一層凹凸不平的黑色角質,比起尋常蛤蟆身上那坑坑窪窪的肌膚顯得更為尖銳,其它的便和尋常蛤蟆沒有太大區別,隻是體型卻不知大了多少倍。

回想起眾人之前在漢墓深處見到那條“肥遺”時,也曾驚歎過世間怎會有如此巨大的一條蛇王,然而似這等巨蛇,若是尋遍五湖四海、踏盡深山老林,或許也還能找出幾條來,不算超出眾人的認知範圍,隻能說是一條世間罕見的巨蛇罷了。

但是相比起眼前這隻巨型蛤蟆,當真就有些出乎謝貽香的意料了。她非但從未看見過,也從未聽說過,甚至還從未想到過蛤蟆也能生得如此巨大!即便是閱盡古人的典籍,哪怕是《山海經》、《搜神記》這等誌怪奇書,也從未記載過世間居然還有這般巨型的蛤蟆。所以眼見這頭“混沌獸”的真身竟然是一隻巨型蛤蟆,謝貽香驚駭之下,甚至覺得有些不合常理,真不知天地間怎會孕育出此等怪物。

而眼下這隻巨型蛤蟆在曲寶書“海天風雲怒”所帶動的勁風和水浪衝刷下,已然徹底暴露出了整個身形。但見這隻巨型蛤蟆此刻正半蹲在那潭綠水之畔,將大半個身子都探出了水麵,後麵兩支腳掌蜷縮在身體兩側,沒入綠水當中,兩支前腳掌則是撐在湖畔的陸地上。至於先前那條赤紅色的“觸手”,果然便是這隻巨型蛤蟆嘴裏的舌頭。

隨著曲寶書在它身旁四周飛快地遊走,這隻巨型蛤蟆雖然反應不慢,再加上口中那條長長的舌頭也是靈敏之極,但曲寶書的奔行速度畢竟太快,又四處借力左閃右避,相比起這隻巨型蛤蟆的身形,他整個人就仿佛是一隻到處亂竄的臭蟲,談何容易將他抓住?所以一時間這隻巨型蛤蟆居然奈何不了他,兀自急得“昂昂”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