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火耗存端倪(1 / 2)

想不到這赤龍鎮衙門的後堂之中,倒是出奇的整潔,看來此間的吳鎮長倒也算是個心思縝密、做事滴水不漏之人。眼見這後堂裏的所有東西都擺放得有條不紊,謝貽香原本對自己的行動並沒太大把握,但此刻見到這般情形,心中反倒是一喜。

眼下已是四更天時分,深夜中一片寂靜無聲,就連一絲風聲蟲鳴的雜音也沒有。在謝貽香手裏那盞油燈的微光照映下,後堂裏存放公文的地方倒是極為醒目。但見後堂西邊的一整麵牆壁,分明是一個齊頂的木櫃,上麵布滿了城牆磚頭般大小的抽屜,就好像是藥店裏放置各種藥材的那種抽屜,密密麻麻從地麵一直堆疊到屋頂處,兩段也分別抵住了南北邊的牆麵;每個抽屜上都貼有一張小標簽,注明抽屜裏所存放的公文條目和種類,謝貽香粗略估算,牆麵上這上百個抽屜裏麵,即便是每個抽屜裏隻存放著十來份公文,這整個後堂的“壁櫃”當中,至少也有上千份的公文等待著自己的查閱。

然而這卻難不住謝貽香,她在刑捕房裏任職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對於處理公文之事卻最是拿手。這卻是因為謝貽香身為大將軍謝封軒的女兒,雖然是在刑捕房裏任職,一幹官員倒也不敢讓她以身犯險,所以分配給她的大半工作,都是讓她與各類文書打交道。眼下這赤龍鎮後堂中存放的公文雖是極多,卻畢竟比不上京城刑捕房裏那些公文堆積如山之壯觀,再加上整理的如此有條不紊,謝貽香自然駕輕就熟,不到一頓飯的工夫,便將所有抽屜外貼著的小標簽熟悉了一遍,知道在哪些抽屜裏,自己或許能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依據後堂裏的這些公文的分類,要說這當中最重要的,首先便是賦稅一項。須知無論哪朝哪代的朝廷,每一年都會依據往年的收成,向各地衙門下達來年所需交納的賦稅指標。待到年末之時,該地衙門若是能依照規定指標的八成將賦稅繳納給朝廷,那便算是合格,相關的大大小小官吏也便隨之通過年審,順利過關;否則便是當地官員的失職,要依律接受朝廷的處罰。

由此可見這賦稅的重要性,可以說是朝廷考核各地官員最基本的一個標準。而且根據謝貽香在刑捕房就職的經驗來看,這稅賦公文除了可以看出朝廷對各地官員的考核之外,裏麵還可以看出更深的門道,例如核查火耗便是其中之一。

原來根據本朝法令,各地上繳的賦稅,最終都必須以銀錠的形勢呈交各級官府,由各級官府彙總後繳納給朝廷。這便牽涉到將糧食、絲綢、布匹等物折算成銅錢,再將銅錢折算成碎銀,繼而將碎銀熔鑄為銀錠的過程。而這當中每一個環節,必定會產生損耗,尤其是最後這一步“將碎銀熔鑄為銀錠”的過程,因為有熔煉技術的局限,由此所產生出的損耗,便是世人常說的“火耗”了。

而在本朝的律法之中,這火耗通常是由朝廷承擔。也便是說地方本來要繳納一百萬兩白銀的賦稅,因為重新熔鑄產生火耗,在熔鑄後一百萬兩白銀隻剩下九十萬兩,朝廷也便按照一百萬兩的記賬收取下這九十萬兩白銀,也算是該地方的賦稅繳納齊全了。

所以在這當中便產生了地方官員中飽私囊的貪汙舉動。要知道但凡是官員經手的每一筆銀錢,都是白紙黑字記錄在案,若想在當中做手腳,勢必要動用太多的關係,而且要買通太多的人,不但非常麻煩,而且風險極大。所以火耗標準的製定,便成了地方官員動手腳的大好機會。例如原本的熔鑄火耗,僅僅是二十分之一,但隻需將火耗標準提高到十分之一,那麼每熔鑄二十兩銀子,官員便能從中貪汙一兩;以此推算,假設某地當年為了繳納賦稅,需要將一百萬兩碎銀重新熔鑄,依照這個火耗修改的標準,當地官員便能從中私吞掉五萬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