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天火焚江滿盤逆(1 / 3)

眼見以明火尊者為首的一眾江湖高手加入戰局,謝貽香深知對方這一輪進攻已是傾盡全力,勢在必得,急忙招呼一眾宮中侍衛搶到城牆箭垛前抵禦。隻見那明火尊者離城頭還有丈許距離時,已在雲梯上猛一借力,令他整個人騰空升起,繼而探出左腳踏上城頭。

誰知他左腳剛碰到城牆箭垛,還沒來得使力穩住身形,謝貽香恭候多時的亂離已使出一招“撥亂反正”劈向他的左腿,逼得明火尊者不得不收回左腿,在間不容發之際將右腳探向旁邊的箭垛,以求借力站定。不料謝貽香早有準備,對方雙腿剛動,她這招“撥亂反正”也隨之變成虛招,刀鋒改做斜劈落下,化作“空山鳴澗”的刀意,全力一刀劈中旁邊明火尊者所踏立的這方城牆箭垛。

隨後便聽“砰”的一聲大響,整方箭垛竟在謝貽香這一刀之下當場斷裂,被明火尊者右腳一踏,頓時連人帶磚石往下掉落。明火尊者一時不慎,破口罵出一連串西域話,急忙在附近的雲梯上兩次借力,這才安然無恙地落到地麵。

與此同時,附近的宮中侍衛也和叛軍裏的江湖人士交上了手,照對方的路數來看,基本都是神火教的人,也有小半是來自西域的異族高手。雙方兵刃拳腳你來我往,絲毫不見江湖上比武較量的路數,全是你死我活的性命搏殺。謝貽香不敢耽擱,握緊亂離搶入戰團,一時間但見刀光劍影中血肉橫飛,直殺了個天昏地暗,百餘名宮中侍衛拚盡全力,一次又一次將敵方大批高手逼下雲梯。當中那明火尊者更是數次踏上城頭,皆被謝貽香合眾人之力擊退,最後一次明火尊者以淩空掌風掃中謝貽香左肩,自己的右邊大腿則被辛統辦以一支金箭洞穿,終於無力為繼,罵罵咧咧地退了回去。

如此也不知過了多久,敵方攻勢終於漸緩,謝貽香的左肩因不久前剛在“太湖講武”上被寧萃的油傘洞穿,如今又被明火尊者的掌風擊中,隻覺半邊身子撕心裂肺的炙痛,幾欲痛暈過去。再看四下的戰況,對方一眾高手和黑甲軍士雖已退下雲梯,但城牆上的火炮勁弩卻被摧毀了大半,己方百餘名宮中侍衛更是死傷過半,雙方高手連同軍士們的屍體橫七豎八堆在城頭,幾乎將城牆上一方方箭垛都給掩蓋起來,其慘烈可見一斑。

然而不到一頓飯工夫的休整,城下叛軍又開始發動了第三輪進攻。要知道城外叛軍已聚集了四五萬人,卻因這一段“內城”城牆中的儀鳳門和鍾阜門皆已被銅汁封死,成功搭上城頭的雲梯又不過五六十架,以至黑甲軍士人數雖多,卻無用武之地。於是這回城外叛軍的進攻變成兵分三路,一路繼續沿雲梯攻上,另外兩路則是分別向左右推進,沿著“內城”城牆往東北、西南方向尋求突破。

話說金陵“外城”和“內城”重疊處的這一段工事,由於“外城”城牆從中斷開,設立了兩處水關,所以斷開處兩邊的城牆起點,乃是和“內城”城牆幾乎緊貼在一起,往後才漸漸分開。如今兩路叛軍沿著“內城”城牆分別往東北、西南方向進軍,不過片刻工夫,便來到內外兩道城牆之間的夾縫前。隻見其入口處約莫有兩三丈寬,如今已被池統領派人用鹿角層層封死,又在鹿角後堆積了大量沙土袋,以此阻擋敵軍攻入其中,從而突破“外城”直逼“內城”的其餘各門。

當下左右兩路叛軍的前隊便用兵刃拆卸攔路的鹿角,誓要由此突破。這邊“內城”城牆上的謝貽香等人見狀,紛紛暗叫不妙,卻因忙於應付從雲梯上攻來的黑甲軍士,哪有工夫顧及城牆兩邊半裏開外的戰事?正焦急間,忽聽左右方向同時響起一連串轟鳴聲,“劈裏啪啦”如雨點一般密集,仿佛是同時點燃了數百串鞭炮。城牆上眾人驚異之餘,隻聽池統領的聲音已厲聲喝道:“打得好!叫這些亂臣賊子見識見識‘馭機營’火銃的厲害!”

原來自從當年禁軍統領韓峰夥同太元觀謀逆之後,皇帝為了分權,當即下令裁減禁軍編製,又在此之外新建了一支配備“三眼火銃”的火器軍,稱之為“馭機營”;去年前朝異族的“屍軍”偷襲金陵時,大將軍謝封軒也是私自調用了這支精兵,才得以禦敵於國門之外。

而此番設防抵禦恒王叛軍,謝貽香昨日聽得一子調度,雖知“馭機營”將士就在附近,但今日卻並未在城牆上見到,還曾有過好奇,原來卻是埋伏在了兩便內外城牆之間的夾縫入口處,以便做此伏擊。此時依仗鹿角的阻攔和沙土袋的掩護,左右兩邊各一千名軍士火銃齊發,頓時便將這兩路叛軍當成了活靶子,伴隨著火銃聲不斷響起,衝在前麵的黑甲軍士便接連倒下,直令城牆上眾人士氣大盛,急忙奮勇殺敵,拚死抵擋從雲梯上攻來的黑甲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