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從此兩清(1 / 2)

明火尊者此時已氣得七竅生煙。若是雙方正大光明地交手,他就算不敵先競月,也絕不至於一招受製。他不禁厲聲喝道:“子,你暗施偷襲,算什麼英雄好漢?有本事便放開你爺爺我,要是敢傷爺爺一根汗毛,神火教數萬弟子就算尋遍涯海角,什麼也要將你碎屍萬段!”

卻聽先競月應聲道:“好。”然後他果真鬆開按住明火尊者頭頂要穴的左手,就這麼放掉了自己手裏的人質。

這一變故來得實在太過突然,莫是對麵的公孫莫鳴,就連明火尊者自己也沒回過神來。待到他驚醒過來,想要動手報仇時,先競月早已飄然退後,來到了三丈之外站定。

一時間,公孫莫鳴和明火尊者都是摸不著頭腦,想不通先競月明明已經得手,為什麼又輕易放過了明火尊者。若他以偷襲的手段製敵,未免不夠光明磊落,但他直接放人的舉動,未免又有些正直得過頭了。公孫莫鳴急忙問道:“霍叔叔,你沒事罷?”眼見明火尊者沉著臉搖了搖頭,他才終於破涕為笑。

隻見先競月已望向公孫莫鳴和他懷中的寧萃,淡淡地道:“玉門關外救命之恩,先競月不敢相忘。今日我以明火尊者的性命一命換一命,大家便算從此兩清,再無相欠。之後我殺公孫教主,不算忘恩;公孫教主殺我,不算負義。”

罷,先競月便抬起右手,無根手指微曲,似乎在虛握什麼。公孫莫鳴和明火尊者看得大惑不解,正驚疑間,忽聽遠處的玄武湖裏傳來“噗通”一聲,濺起大團水花;水花當中,半截烏黑色的長刀破水而出,正是方才被“蛟龍吸海勁”打落湖中的那柄偃月刀。

隻見湖水中的偃月刀仿佛是被一條無形的絲線牽引著,居然自行衝上半空,然後朝眾人所在的“印月樓”廢墟處一路飛過十多丈距離,穩穩落在先競月虛握的右手當中。

這一幕直看得公孫莫鳴和明火尊者麵麵相覷、目瞪口呆。要知道類似這種“隔空取物”的功夫,若要勉強為之,少也得上百年的功力方可實現,而凡人一生壽命有限,即便是從娘胎裏便開始習武,也很難積累到上百年的功力,所以江湖上雖常有“隔空取物”的傳,卻也隻能存在於傳之中。

而對於身負數百年功力的公孫莫鳴來,自然可以輕鬆做到“隔空取物”,卻最多隻能操控到三五丈外,絕不可能超過六丈。但先競月方才這一手隔空取刀不僅隔著十幾丈遠,而且還是先從玄武湖湖底把偃月刀吸出了湖麵,如此本事,若是以內力修為推算,這位年紀輕輕的先副指揮使體內,豈不是存有上千年的功力,怎不叫他們二人心驚肉跳?

殊不知先競月這手隔空取刀的功夫,其實卻與內力毫無關係,而是源自他的精神一道。當日玉門關一役,先競月在瀕死之際悟出“刀”、“招”、“人”三者合一的無上至境,其中所謂的“刀”,自然便是指畢無宗這柄馳騁沙場、殺人無數的偃月刀了。

所以對如今的先競月而言,這柄偃月刀早已與他心意相通,甚至成為他身體的一部分,這才能讓脫手跌落湖底的偃月刀自行飛回。同樣的道理,昔日鄱陽湖深處陰間家族的一場大戰,無論是當年蜀山派的“禦劍飛仙術”還是當今峨眉劍派的“六道俱滅”,之所以能夠隔空禦劍,大半也是源自此理,並非單純的以功力“隔空取物”。

而這也便是武林中各大流派修煉的方向不同,以至夏蟲不可語冰。譬如有人精於招式,講究以快製勝,就好比公認的下第一高手、僅憑一根青竹絲破盡下的青竹老人;譬如有人精於內力,舉手投足間威力無窮,就好比眼前這位身負數百年功力的神火教教主公孫莫鳴;又譬如有人精於兵刃,仰仗神兵利器縱橫下,就好比當今峨眉劍派的掌門人、手持下第一神兵定海劍的朱若愚。

再先競月修煉的方向,顯然又與以上三者不同,乃是純走精神一道,也便是所謂的“意念”之力;正因如此,他才能將虛無縹緲的“殺氣”化作有質之物,創出別開生麵的“殺氣禦刀”之境,繼而達至“刀”、“招”、“人”三者合一的至境,隔空駕馭這柄與自己心意相通的偃月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