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貽香不敢大意,急忙擺出“亂刀”中一招“亂點碎紅”的架勢,取三分攻七分守之勢,先行護住自己的右肩,同時也鎖定了對方的咽喉要害。
那黑衣武士微點頭,似乎對謝貽香的應對極是讚賞,倒也不急著進攻,繼續用倭刀隔空遙指,轉向謝貽香的右腿。待到謝貽香變出一招“稠花亂蕊”,還是攻守皆備,他的倭刀再次一轉,又隔空指向謝貽香的腹。
謝貽香還是頭一次遇見這種打法,雙方明明兵刃在手,卻不像是在生死搏鬥,倒像是在下棋博弈。她一時摸不透對方的路數,隻能隨著對方的試探不停變招,想要看清當中的門道。況且自己此刻守在這山道狹窄處,目的便是要阻擋這些倭寇的追殺,從而替己方撤逃的敗軍爭取時間,當然是拖得越久越好。
殊不知黑衣武士的這番試探,其實便是東瀛劍道裏“風火山林”的“其徐如林”。這句話原本是《孫子兵法》中形容行軍時的從容不迫、有序推進,到了“劍道兵法”的奧義裏,便是以一連串虛招試探自己的對手,從而摸透對方的招式、功力、反應和心智等要素。
對此謝貽香自然不知,她本就對這個黑衣武士有些忌憚,再加上方才親眼目睹了那個東瀛高手的剖腹自盡,心底已經存下懼意,似這般被那黑衣武士連續試探六次,她還沒看出對方的門道,但對方卻已經根據她的應對之策,摸清了謝貽香的武功底細。
隨後那黑衣武士便不再和謝貽香糾結於招式上的勝負得失,而是爭對她功力不深的弱點,手中倭刀突然發力,變“其徐如林”的試探為“侵掠如火”的猛攻,一刀刺向謝貽香的胸口。
謝貽香不料對方的變招居然如此之快,驚恐之下,倭刀刀尖便已到了自己胸前,竟是避無可避的局麵。百忙中她隻來得及將亂離橫在自己胸前格擋,同時全力往後疾退。
但聽“叮”的一聲清響,黑衣武士的倭刀刀尖刺中亂離刀身,勁力所到之處,謝貽香整個人都被震得往後倒飛出去,隻覺胸中血氣翻湧。若非她本來就存著後退之勢,隻怕僅憑方才這一招,非要身受內傷不可。
想不到東瀛倭寇之中,居然也有這等人物,竟絲毫不遜於中原武林的一流高手。謝貽香心中懼意更盛,哪裏還敢戀戰?趁著雙方拉開距離,轉身便往山上逃跑。
誰知那黑衣武士早已料到,以“侵掠如火”之勢擊退謝貽香後,立刻化作“其疾如風”之勢,整個人果真猶如一道勁風,驟然飄到謝貽香身後,手中倭刀自下而上撩起,竟是要一刀將謝貽香分作兩半。
謝貽香自是驚駭萬分,可是眼見對方這招如此狠辣,心中反而怒氣陡升。她的功力雖不及這個黑衣武士,但方才雙方兵刃相交那一記,乃是自己一時不慎,所以采取了被動的防守。此時麵對黑衣武士的追擊,她索性毫不退縮,手中亂離高舉過頭,使出師兄先競月那招最簡單、最普通、最直接的“獨劈華山”,正麵迎向黑衣武士這一招。
要知道謝貽香這招看似“獨劈華山”的架勢,其實卻是虛有其表,內在卻是以“融香訣”的秒諦,將自己好幾套刀法的精要盡數融合在了這一招之中,尤其是父親謝封軒縱橫沙場的那套“空山鳴澗”。
於是伴隨著亂離自上而下劈落,便有轟鳴聲無端響起,漸漸化作千軍萬馬之勢,正好和黑衣武士自下而上撩起的倭刀直接硬拚。
一時間但聽刺耳的金鐵聲響,兩股力道撞在一起,雖然成功化解了黑衣武士狠辣的這一刀,但謝貽香隻覺握刀的右臂徹底酸麻,亂離險些脫手飛出。
當下她急忙改成左手握刀,借著雙方碰撞後產生的衝力,整個人向上翻身躍起,往山頂方向飛奔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