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己方這位“劍聖傳人”隻在一招之間便慘敗當場、受製於敵,後麵的倭寇驚駭之際,都有些蠢蠢欲動。謝貽香心知此刻被自己製服的這個東瀛高手,乃是顧雲城賊首“劍聖”丹羽一葉的弟子,身份地位自然不低,急忙用刀刃貼緊他的脖子,向後麵的倭寇冷笑道:“若想讓他活命,便給我退後!”
誰知眾倭寇仿佛沒聽見她的威脅,非但沒有後退,反而手持倭刀往前逼近,臉上還生出一絲鄙夷的神情。謝貽香心中暗驚,看對方這般反應,難道竟是絲毫不在意這位“劍聖傳人”的死活?
原來在東瀛的武道精神中,一向都是以強者為尊。無論是何出身,哪怕是異國外族之人,隻要能夠取得勝利,那便是高高在上的強者,將會獲得所有人的敬仰;但強者隻要戰敗一次,立刻便會跌下神壇,淪為失敗的弱者,被所有人唾棄。所以無論這位東瀛“劍聖”的弟子過去有多少輝煌戰績,從他方才戰敗的那一刻起,便已經淪為一錢不值的失敗者,當然沒人再理會他的死活。
對此謝貽香自然想不明白,還以為是這些倭寇聽不懂自己的話,急忙用亂離在這個東瀛高手的脖子上輕輕割出一道血口,再次警告後麵倭寇,厲聲道:“再敢上前半步,我便立刻殺了他,到時候看你們怎麼向顧雲城裏那位‘東瀛劍聖’交代!”
不料她話音剛落,被亂離架住脖子的這個東瀛高手突然暴喝一聲,徑直鬆開被謝貽香抬腳踏住的倭刀,又從自己腰間拔出一柄尺許長的短刀。謝貽香微微一愣,正思索自己是要收刀防備,還是直接抹斷對方的脖子,卻見這個東瀛高手已經調轉刀頭,將這柄新出鞘的短刀一舉捅進了自己的肚子,繼而往旁邊平平一拉,刀刃便將他的肚子剖開,弄得鮮血狂噴直射。
這一幕直看得謝貽香驚心動魄,實在不懂對方為何要做出這等瘋狂的舉止,急忙下意識地撤刀退後,但身上還是被濺了不少鮮血。而後麵的眾倭寇眼見這位“劍聖傳人”雖然戰敗,卻有勇氣剖腹自盡,臉上也重新露出些許尊敬。
當下後麵的人群裏便有一個穿黑色武士服的倭寇出列,一路來到這個還沒斷氣的東瀛高手麵前,朝他彎腰鞠躬,繼而拔出自己的倭刀,一刀就割掉了他的腦袋。
謝貽香不禁愈發驚恐,類似“剖腹自盡”和“介錯人”這些東瀛傳統,她自是一無所知,隻覺眼前這些倭寇並非是人,根本便是一群喪心病狂的禽獸!
難怪整支四千人的“平倭聯軍”,居然會被數百倭寇打得落花流水,僅僅隻在半日之間便落得全軍覆滅的結局。如此看來,麵對這些窮凶極惡的東瀛賊寇,就連自己也難免心生膽怯,更別是麾下那些一心隻想著混軍餉的將士。
就在這時,那個孤身出列的黑衣武士一刀殺死剖腹自盡的“劍聖傳人”,卻並未收刀還鞘,而是繼續上前,一直來到謝貽香對麵,用生澀的漢話對她道:“‘中條一刀流’不過是我東瀛新興的一種劍術流派,遠不足以代表東瀛劍道之精髓。所謂劍道,亦是‘兵道’,其間氣象猶如臨兵鬥陣,是為‘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這一十六字要訣。是以東瀛之劍道,又被稱為‘兵法’。”
到這裏,黑衣武士便將手中倭刀斜指前方地麵,恭聲道:“東瀛神妙劍道山本一川,恭請中原刀王傳人賜教!”
謝貽香這才仔細打量眼前這個黑衣武士,卻是個光頭中年男子,留著兩撇胡子,一臉神色肅然。雖不知此人武功如何,但聽他話時中氣沛然,兩隻眼睛更是泛起一層晶瑩的輝光,可見是個修為匪淺的內家高手。她不禁心道:“此人想必便是江浙三股倭寇勢力裏什麼‘劍道兵法’的高手,看樣子實力還在剛才那人之上。”
當下謝貽香隻好收斂心神,一揚手中亂離,也道:“請!”那黑衣武士也不謙讓,原本下垂的倭刀當即探起,隔空斜指謝貽香的右肩,果然不同於方才“中條一刀流”後發製人的套路,乃是以虛招向自己進行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