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劍聖刀王(2 / 2)

伴隨著對方這一持刀上前,地間仿佛立刻生出一片肅殺之意,在場所有的人都隱隱感到一股冷徹身心的寒意,就連呼吸都有些不暢。對此謝貽香卻是再清楚不過,乃是眼前這個東瀛“劍聖”傳人的招式未出,殺氣卻已先行,肆無忌憚地彌散了出來。若是遇上心誌不堅的對手,隻怕立刻便會屈服於他的殺氣之下,以至不戰自潰。

隻可惜要以殺氣論之,在謝貽香看來,眼前這個東瀛高手所祭出的殺氣,還遠不及師兄先競月的十之一二,她自然不會放在眼裏,更沒感覺到絲毫不適。眼見對方繼續逼近,離自己已不過丈許距離,手中倭刀卻始終沒有劈落,謝貽香依據先前和東瀛倭寇交手的經驗,深知無論是對方的持刀逼近之舉,還是對方率先祭出的殺氣,其實都是想引誘自己先行出招,才好利用他們“後發製人,一招斃敵”的路數,一舉擊潰自己。

當下她便如對方所願,手中亂離先行出招,緋紅色的光華吞吐不定、虛虛實實,憑空揮灑出漫刀光,將那東瀛高手的整個身形籠罩其中。

那東瀛高手頓時喜上眉梢,還以為是姑娘年輕識淺,終究沉不住氣。要知道他身為“中條一刀流”的高手,畢生追求的武道至境,便是“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必殺”這一十二個字。依據此理,便是要在臨陣對敵之時,以不變應萬變,一直蓄勢不發,直到對手露出足以致命的破綻,才抓住機會,以蓄勢已久的一擊斃敵當場;其間的蓄勢越久,這一擊的威力便能越大。

所以此時看到謝貽香果然選擇先行出招、揮刀進攻,身上自然便有好幾處空襲露出,在“中條一刀流”高手的眼中看來,無疑皆是致命的破綻。那東瀛高手欣喜之下,當即大喝一聲,以手中倭刀發出驚動地的一擊,向謝貽香的頭頂全力斬落。

卻不料謝貽香早已參悟“融香訣”的秒諦,之所以選擇先行出招,不過是故意誘敵的虛招罷了;而她身上那些所謂的破綻,自然也是故意為之,隨時都可以彌補。如此一來,不但可以破解對方“後發製人”的戰術,同時也是要避免對方這一擊的長久蓄力,否則越到後麵,他出手這一擊的威力便會越大,倒不如趁著水未滿、月未盈之際,提前以虛招誘敵,將對方這一擊提前引爆。

於是伴隨著東瀛高手這驚動地的一刀劈落,早已留有餘地的謝貽香雙腳不動,身子立刻便朝右邊斜斜傾倒,整個人就像是“不倒翁”一類的玩具,從而讓對方的倭刀幾乎是擦著她的左肩劈空,徑直斬落在了她腳邊的空地上。

那東瀛高手因為判斷失誤,導致自以為必殺的這一招落空,驚駭之下,他正要收招後退,不料謝貽香動作極快,抬腳一踩,便將他劈落在地的倭刀刀背踏住,令他無法抽回自己倭刀。緊接著,謝貽香探出手中亂離,毫不費力地便將刀刃架在了這個東瀛高手的脖子上。隻聽她冷笑一聲,淡淡地道“東瀛‘劍聖’傳人,原來不過如此。想必所謂的東瀛‘劍聖’,多半也是浪得虛名!”

本書來自:///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