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寒山此時已停下腳步,對麵便是銅柱上最頂端的一個木製平台。他伸手指著平台上的一架器械道:“便是此物,足以令謝三姐和這位兄弟禦而行,倘若運氣夠好,最多隻需三五日,便能帶你們飛回金陵。墨家先師曾給它取過一個名字,喚做‘行’。”
謝貽香連忙定睛去看,隻見平台上卻是一個四尺見方的方形竹籃,約莫有一人高低,勉強容得下兩人站立其中。而在竹籃的當中,還豎立著一根碗口大的鐵鑄圓筒,探出竹籃五六尺高度。除此之外,在這個竹籃的四角和四邊還連有八根粗壯的繩索,和旁邊的大團布匹相連,依稀是以蠶絲和銀線混編而成,如今正卷做一團耷拉在地。謝貽香看不懂其中原理,忍不住問道:“‘行’?這……這東西如何能飛?”
墨寒山還未來得及答話,得一子已冷笑道:“難道你沒見過‘孔明燈’?”墨寒山微微一怔,隨即笑道:“兄弟好厲害的眼力。”著,他便縱身躍上平台,指著那個一人高低的竹籃道:“兄弟得不錯,這架‘行’正是和孔明燈一般原理。就在這個竹籃的下半截,盛有產自西域沼澤的黑油,遇火極易燃燒。隻要將竹籃中鐵筒上麵的機關扭開,黑油便會從筒口噴射出來,再在筒口處將其點燃,便會形成往上噴射的火焰,繼而產生極強的熱力。而在這股熱力的作用之下,繩索連接的這一大張絲布便會在竹籃正上方鼓成一個半球形狀,帶著下麵的竹籃升空而起。”
謝貽香這才恍然大悟,孔明燈她當然見過,這架所謂的“行”既然是孔明燈相同的原理,那便等於是一個放大了數十倍的孔明燈,的確有可能載人升上半空。她又問道:“如此升空倒是不難,可是怎樣才能令它一路飛回金陵?”墨寒山笑道:“當然隻能靠風力。眼下正是寒冬時節,山北脈刮的正好是西北風,隻要啟動‘行’升到半空,便能在西北風的作用下往東南方向飛出。參照這幾日的風速,其速度何止十倍於奔馬。”
罷,墨寒山便將操控的要領詳細告訴謝貽香和得一子,又補充道:“若是一直能遇到西北風的相助,自是最好不過。但若是遇到空中無風,又或者是遇到其它風向,那便需要調整‘行’的飛行高度。要知道空中的氣流極為複雜,地麵上明明刮的是西北風,半空中卻有可能刮著相反的東南風,再往高處升起,或許又會是另一種風向。所以乘‘行’禦而行,在不同的高度便會遇到不同的風向,隻要調節鐵筒上的機關,便能控製筒口噴出黑油的多少——噴得越多,燃燒時產生的熱力便會越大,從而令‘行’繼續上升;噴得越少,燃燒時產生的熱力便會越,從而令‘行’下降——如此直到‘行’處於刮著西北風的高度,便能確保你們一直往東南方向飛行。”
謝貽香本就聰慧過人,不過片刻間便已掌握了其中要領。隨後墨寒山拍了拍手,便有兩名白頭蒼蒼、身材佝僂的墨家弟子出現在三人麵前,也不知是從哪裏冒出來的,看年紀少也有六七十歲,隻怕是常年駐守於此墨家前輩。隻見這兩名墨家前輩向墨寒山微一行禮,也不話,相繼躍上平台擺弄這架“行”,顯是要為接下來的飛行做準備。不出片刻,當中一名墨家前輩也拍了拍手,便聽一陣沉重的腳步聲響起,又有一個“人”沿著走道從下麵行來,頓時令謝貽香目瞪口呆。
原來這位墨家前輩拍手喚來的這個“人”,渾身上下竟是以大大的木塊拚接而成,四肢和身體的構架雖與常人無甚區別,但脖子上麵卻沒有腦袋,分明是一個機關製造的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