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走龍洞釋道同行(1 / 2)

一秒★△§網rg】,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當下謝貽香心中戒備,遙遙抱拳問道:“不知大師有何見教?”

大雨中那胖大和尚大步走上前來,卻一改之前在茶館裏囂張跋扈的神情,向謝貽香合十行禮,道:“敢問這位姑娘,是否便是當朝謝大將軍家的三姐,也便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紛亂別離,競月貽香’?”

謝貽香心知多半又是腰間的亂離出賣了自己,當即微笑道:“大師好眼力,女子正是謝貽香。請教大師如何稱呼?”胖大和尚臉上頓時露出一絲喜色,道:“那便再好不過了!老衲乃是淩雲山的海念鬆和尚,這便有禮了。”

原來淩雲寺裏的曆代僧人,為了紀念唐時不惜自挖雙眼,也要修建成嘉州大佛的“淩雲僧”海通禪師,世世代代都以“海”為姓,後麵才是自己的法號。對此謝貽香卻是一無所知,聽到這胖大和尚自稱“海念鬆”,名字倒是風雅得緊,但和他這副屠夫也似的形貌卻是極不相符,不禁心中好笑,更不知這個海念鬆和尚在淩雲寺裏又是什麼樣的身份地位。

隻聽那海念鬆和尚又問道:“若是老衲猜得不錯,謝三姐此行是要去往畢府查案了?”謝貽香微一沉吟,頓時明白了這和尚的意思,笑道:“大師有此一問,可是想一同去往畢府?”

那海念鬆和尚倒不隱瞞,直截了當地道:“不錯。眼下畢府裏發生這樁驚大案,還傳出有什麼曠世絕招‘青龍偃月’的謠言,蜀中各派自然不能坐視不理。眼下‘峨眉劍’、‘唐門毒’和‘青城客’三家,已然盡數彙聚於畢府之內,試問我‘淩雲僧’又怎能袖手旁觀?”

聽到這話,謝貽香心中一凜,想不到此案的動靜竟然如此之大,就連鼎鼎大名的蜀中四絕也盡數到場,看來山上的這座畢府當中,當真可謂是臥虎藏龍。當下她不禁瞥了一眼身旁的得一子,笑道:“此番與我同行的,分明已有一位道教的道長。若是再多一位佛教的大師,又有何妨?如此一來,釋道同行,倒也熱鬧得緊。”

那海念鬆和尚微一詫異,卻是沒看出鬥篷裏的得一子竟是個道士,當即施禮問道:“請恕老衲眼拙,不知這位道長如何稱呼?”得一子卻不理會,隻是冷冷道:“我不是道士。”

謝貽香生怕得一子又要開口得罪人,連忙搶著道:“大家涯飄零,皆是身寄浮萍,相逢即是緣,又何須刨根問底?既然都是為了畢府的命案而來,那還是先行趕往畢府要緊。”那海念鬆和尚雖然長得莽撞,倒也是粗中有細,聽到謝貽香這麼,便不再深究得一子的來曆。三人當即結伴同行,冒著大雨登山,沿路往這龍洞山山頂的畢府而去。

要已故的這位畢無宗畢大將軍,其實和當今皇帝本是的同鄉,皆是江南人士,卻不知為何會選擇在成都府定居,還將府邸建於先鋒村後麵的這座龍洞山上。對此謝貽香一直心存疑惑,卻始終沒有找到合理的解釋。

話十多年前,這位畢大將軍和父親謝封軒親率大軍,一舉攻陷了前朝的京師大都,這才將大都從此更名為“北平府”。稍作休整後,兩人又揮師西進,徹底平定了山西。到第二年,畢無宗獨自出軍攻占開平,全殲留守的前朝軍隊,一鼓作氣將前朝皇帝打得逃回草原,躲到應昌府堅守不出。

卻不料就在這一年,畢無宗自開平班師南歸,行至河北一帶時,也不知是患了重病還是受了重傷,居然無端暴病、卒於軍中,年僅四十歲。皇帝聽聞此事,震驚之餘更是萬分悲痛,號令舉國發喪,將這位畢大將軍厚葬於紫金山之下,並且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出奠。

至於畢無宗為何突然暴斃軍中,十多年來可謂是眾紛紜,主要有三種法。其一是畢無宗一直身患隱疾,注定活不過四十歲;其二是畢無宗在攻取開平一戰中受了傷,這才傷重不治;其三則是畢無宗功高蓋主,這才被皇帝賜下了毒藥。

然而作為畢無宗生前的至交好友,父親謝封軒卻從未對此事多言。謝貽香心中更是存疑,一直相信世人的第三種法,堅信這位畢大將軍之死,隻怕或多或少也和當今皇帝有關。因為這樣的例子她見得多了,就好比本朝第一智者青田先生,世人公認的諸葛再世,不也是因為一個“居住有龍氣”的莫須有罪名,最後被皇帝賜毒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