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衛反擊45(2 / 2)

6月30日,華野立即決定:分兵兩路出擊,由間隙較大之地區滲入敵後,與正麵主力一部相配合打擊蔣軍。其部署是:以第三、第八、第十縱隊組成北路兵團,由華野參謀長陳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統一指揮,經萊蕪、博山間西出津浦路;以第一、第四縱隊組成南路兵團,由第一縱隊司令員葉飛指揮,經臨沂、蒙陰間挺進魯南,迫蔣軍回援,與正麵部隊相配合,粉碎蔣軍之進攻;華野指揮部率第二、第六、第七、第九縱隊,仍留正麵抗擊蔣軍。北路兵團於7月8日攻克泰安,13日渡過汶河,向寧陽、曲阜前進。南路兵團於7月7日攻克費縣,全殲守城蔣軍一個旅,9日收複嶧縣、棗莊,出擊津浦路。此時,劉鄧主力已勝利突破蔣軍黃河防線,進入魯西南地區,對蔣軍展開猛烈進攻,蔣軍後方基地徐州、兗州受到嚴重威脅。於是蔣軍在占領沂水、東裏店、南麻等地區後,停止了進攻,急調第五軍等7個整編師,自13日開始陸續後撤西援,在魯中山區隻留下4個整編師固守占領區。這樣一來,蔣軍對山東解放區的進攻部署已被打亂,為進一步使蔣軍陷於首尾不能相顧的境地,中共中央軍委又指示:華東野戰軍內外線各部,應向敵展開猛烈進攻。於是華野內線的第二、六、七、九的4個縱隊,於7月17日至30日,進行了南麻、臨朐戰役,預定殲滅蔣軍整十一師和第八軍主力,但未達預期目的。外線的第一、三、四、八、十這5個縱隊在濟寧附近會師後,轉至魯西南地區。這一階段的作戰,調動分散了蔣軍,配合了晉冀魯豫野戰軍的進攻行動,粉碎了蔣軍對山東解放區的第三次進攻;但由於華野也分散了兵力,加上雨季作戰的困難,未實現預期目的。8月4日,經中共中央軍委同意,由外線5個縱隊組成華野西兵團,粟裕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十五、晉冀魯豫軍民開展戰略反攻

晉冀魯豫野戰軍,當蔣介石調集兵力在陝北和山東實施重點進攻後,蔣軍在南線形成了兩頭強中間弱的不利態勢。根據中共中央軍委3月上旬的指示,以野戰軍主力和第四縱隊,分別在豫北和魯西南發動攻勢,策應陝北和山東的作戰。而以豫北攻勢最為猛烈。

對豫北,集中第一、二、三、六縱隊及冀南、太行、冀魯豫軍區部隊,共60個團10萬餘人兵力和10多萬民兵,於3月23日,向豫北蔣軍發動了進攻,解放了濮縣、封丘、延津、原武、陽武等城,逼近新鄉,迫使蔣介石計劃使用於山東戰場的兩個整編師調往豫北戰場,減輕了山東野戰軍的壓力。後因襲擊黃河鐵橋與汲縣均未奏效,鑒於蔣軍在新鄉附近已集中5個整編師另兩個旅,乃改變作戰計劃,主力移師北上,徹底破壞了平漢鐵路安陽至汲縣段,在衛河以北、以西及平漢路以東的廣大地區,開辟戰場,誘蔣軍北援,尋機在運動中殲滅之。到3月下旬,在挺進豫北10天中,攻克了豫北被蔣軍占領的地區,孤立了安陽的蔣軍四十軍,拿下了國民黨第三縱隊孫殿英部駐守的五陵,將包圍圈迅速向湯陰緊縮。駐鶴壁的孫部第八師急忙向湯陰靠攏,途中被劉鄧部隊截擊一個半團,餘下的一個半團逃向安陽四十軍的防區。孫殿英看到戰役剛剛打響,部隊就被打垮了三分之一,十分沮喪。正好蔣介石發來電報稱:“殿英孤軍奮戰,戰果輝煌,我當不惜任何犧牲,決以全力為殿公解圍,整個豫北局麵決能打開。”在蔣的鼓氣下孫殿英又安心守城。4月4日,劉鄧大軍四麵向湯陰合圍,首先占領城西南的三裏屯,由一個營駐守。第二天拂曉,孫部以四門大炮、多挺重機槍,以一個營兵力強攻奪回三裏屯,接著又向孫莊出擊。一個小小戰果,孫殿英認為旗開得勝,共軍的戰術和實力也不過如此,便在作戰會上吹噓:“目前,國軍人馬興盛,武器精良,工事堅固,上下團結,可謂占天時、地利、人和,奪取最後勝利那是沒說的了。”並下令大大嘉獎立功官兵來鼓舞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