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魂歸樂土(1 / 2)

有人曾喟然興歎,趙四小姐真是深愛張學良,她撐著沉屙的病體,吊住那口悠悠長氣,隻為看著丈夫快樂地度完2000年6月1日的百歲華誕。張學良在生日宴會上接受記者采訪,非常動情地稱讚:“我太太非常好,最關心我的是她!”還當著眾人的麵,握緊趙四小姐的手,用一口地道的東北話親昵地說:“這是我的姑娘!”

隻可惜他的八十八歲的姑娘已是風中之燭,走近了生命的終點。2000年6月22日清晨,躺在病床上的趙一荻神誌清醒,但已不能講話,她環視病房裏的每一位親友,目光祥和。約在8時45分,張學良坐著輪椅來到床邊,握住夫人的手,喊著私下對她的昵稱,無限依戀。聽著聽著,趙四小姐眼中流下了一行鹹鹹熱熱的淚水。9時,醫生拔掉了她的氧氣管,並注射了鎮靜劑,趙四小姐沉沉睡去,張學良依然握著妻子的右手不曾鬆開。又過了兩個多小時,上午11時11分,監視腦電波的儀器顯示她已離開人世。牧師帶領眾親友向上蒼禱告。此時,張學良還一直握著妻子冰涼的手,就這樣又握了將近一個鍾頭,才在眾人的勸說下回到家中。

世間有多少夫妻能相攙相扶走完七十二年風雨長途?有多少伴侶能在長期的患難中不磨滅掉那份珍貴的情意?實在是寥寥無幾。似張學良那般奇特的遭遇,像趙一荻這樣堅貞的愛情,置諸古今,都堪稱傳奇。而她偉大的地方正在其平凡之處,她從不單獨接受記者采訪,也不願講述一生經曆,她總是那樣低調,從不認為自己有什麼事情值得特別稱道。作為一位普通的小女子,她把畢生真情和盤托出,奉獻給一個心愛的男人,僅此而已。此外,她不覺得自己對社會有什麼綿薄的貢獻,對曆史有什麼些微的功勞。這是她的謙衝。

虔信基督精神的趙四小姐在回憶錄《見證集》一書中用深情的筆觸寫道:“為什麼才肯舍己?隻有為了愛,才肯舍己。世人為了愛自己的國家和為他們所愛的人,才肯舍去他們的性命!”誠哉此言,她的確用了整整一生去詮釋這個廣義的“愛”字,還有另一個同樣廣義的“善”字,詮釋得那麼精邃分明,留下了教科書一樣的標準版本。讀過之後,許多人會掩麵羞慚,許多人該肅然起敬。

要說說趙四小姐的葬禮,就不能不提及一樁舊事:於鳳至曾斥重金購得洛杉磯玫瑰園公墓的一塊合葬墓地,並留下遺囑(她於1990年去世):“待漢卿百年之後,他的遺骸可安葬於我的身側,以實現生不同衾、死後同穴之遺願。”這顯然隻是她的一廂情願,畢竟她與少帥已經仳離多年,真正該與張學良死後同穴的是趙四小姐。一年後(1991年),張學良站在於鳳至的墓前喃喃自語:“大姐,你去得太匆忙了。如果你能等一等,興許我們就能見麵了。”

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張學良與趙四小姐就自尋晦氣,在台北陽明山公墓附近卜宅,令世人大惑不解,國民黨當局甚至懷疑他們這樣做是故意找題目巧造輿論。張學良深有感慨,對趙四小姐說:“妻何聰明夫何貴,人何寥落鬼何多?這裏就是我們現在的房址,也是我們百年之後最好的安息之地!”後來,他們遷居美國,陽明山的那塊墓地便高價轉讓給了一位汽車營銷商。兩位老人在夏威夷安定下來後,購買陰宅仍是當務之急,趙四小姐獲悉在日本寺院附近的神殿之穀正有一塊上好的墓地待價而沽,菲律賓前廢總統馬科斯的陵寢即選在此處,如今馬氏遺孀伊梅爾達終於取得國內諒解,馬科斯不必再作他鄉漂泊的鬼魂,可遷回菲律賓安葬。於是,伊梅爾達將這塊寬敞的墓地賣給了趙四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