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權謀最能異化人的性靈,使絕大多數政客內心冷酷陰暗,以至於六親不認。在這一點上,宋美齡顯然要比江青之流做得更好,不是一般的差距,而是天壤之別。江青得勢後,對她的親人固然很少理睬,對她的舊情人、老朋友更是大加迫害,務必置之死地而後快。宋美齡則不是這樣,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這是犯上作亂,大逆不道,蔣介石恨不得將他千刀萬剮,以消心頭之氣。宋美齡卻看到張學良動機單純,為人赤誠(親自護送蔣石回南京),便對他竭力保全,還勸導張學良尋求新的宗教信仰,由學佛改信基督,心靈有所皈依。
早在上個世紀初,宋查理的子女仿佛接力賽似地前往美國留學,先是大姐藹齡,由她照顧大妹慶齡,她畢業回國後,由慶齡照料小妹美齡,三姐妹在生活上相互照應,在學業上相互切磋,在誌節上相互砥礪,她們那種解衣推食、噓寒問暖的手足之情令威斯裏安女子學院的不少師生記憶猶新。宋慶齡與孫中山結合,宋家上下反對,美齡和哥哥子文則表示理解。後來,蔣介石向宋美齡求婚,慶齡則堅決反對,她多半還是為小妹的幸福著想,認為像蔣介石這樣成色十足的流氓政客和屠夫軍閥不可能懂得憐香惜玉。在二、三十年代政治鬥爭和權力紛爭最激烈的時期,宋慶齡與蔣介石水火不容,雖謠言四起,聳人聽聞,說是宋藹齡與蔣介石合謀欲刺殺宋慶齡,報紙上卻沒有宋慶齡與宋美齡姐妹鬩牆的消息,小妹竭力保護二姐的生命安全,讓軍統、中統特務離她遠一點,若非如此,宋慶齡遭遇不測之禍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及至抗戰軍興,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宋美齡更是識大體,顧大局,盡棄前嫌,與二姐攜手,共紓國難。
1940年,美齡赴香港治病,三姐妹得以聚首,仿佛又回到了早年在威斯裏安女子學院留學的時期,融融洽洽,盡展歡顏。她們還一起在香港飯店用餐,公開露麵,把那道名為“團結”的政治大菜似有心又似無意地端到國人麵前,令大家眼睛為之一亮。抗日戰爭烽火八年,三姐妹求同存異,手足情深。宋慶齡組織“婦慰會”,宋藹齡則欣然出任“傷兵之友協會”主席,並且慷慨解囊,為醫療機構配備救護車,為飛行員訂購皮夾克;她們一同視察重慶的防空洞,撫慰前線的傷兵和後方的孤兒,一同用英語對外廣播,向美國公眾籲求同情,向美國政府籲求道義支持和軍事援助,並向全美聽眾表達中國人焦土抗戰的必勝信念。1942年中秋節,宋家兄弟姐妹六人齊聚,賞月談心,自大革命失敗之後,這是他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手足團圓。
1946年下半年,孔祥熙和宋藹齡見蔣家王朝風雨飄搖,趕緊轉移巨額財產,卜居美國。1949年5月,美國總統杜魯門獲悉孔、宋兩家有二十億美元秘密存儲在曼哈頓的多家銀行,不禁勃然大怒,在一次訪談中,他甚至罵出了粗口:“他們全是賊,他媽的,沒有一個不是賊!”他毅然發表白皮書《中國與美國的關係》,聽任蔣家王朝轟然垮台,卻見死不救,便是基於這種義憤——美國政府不可能支持一個由大群竊賊組成的政府。蔣家王朝由“大公司”縮水成了“小公司”,宋藹齡已無所謂,她身居金山之上,完全可以超然物外了,何況其二子二女個個精於斂財。宋慶齡留在大陸,宋美齡蟄居台灣,宋藹齡移民美國,三姐妹從此天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