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 逛街(1 / 2)

李治把禦史彈劾狄風的折子扔到了一邊,心裏暗暗琢磨“這個狄風到是一個有意思的人,別人都會盡量財不外露而他卻反其道而行之,居然從寧州千裏迢迢的運回了幾車財帛還招搖過市,難道他就不顧慮別人說他在寧州盤剝百姓借機斂財嗎?這不禦史的折子已經到了自己麵前”

不過轉念一想“這也正是狄風高明的地方,本就無事越是遮遮掩掩反倒會讓人懷疑,對於狄風的資產自己已經查過,他的財物都是來自他所說的股份分紅,不但狄風有、寧州的大小官員包括在籍的百姓都有,這可不能說是狄風貪墨反倒證明了狄風造福寧州的能力,寧州百姓富足為狄風立生祠也在情理之中,大小官員一心為公兢兢業業的造福一方,回報豐厚熱情高漲……所謂“豐資養廉”也就是這樣吧!官員如果都如狄風這般家底豐厚倒也就不必擔心他們再去貪墨了,可人的貪欲是沒有止境的,難保官員不會胃口越來越大,財帛他們要是不看在眼裏後會不會奢求別的呢?比如自己的位置……這真是讓人頭痛的死結,不知道狄風是如何處理藏在人心中的貪欲這個惡魔的?”

李治和武則天也曾私下裏討論過這個問題,狄風顯然沒有完全選擇儒家來治理寧州,也沒有用道家的無為而治,他更傾向於法家但又與法家不同,據報狄風在寧州規範官員和百姓用的是誠信和規章的結合,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是寧州的執政基礎,在法規之外另有誠信體係作為倫理規範和道德標準,這個誠信不是要求人們自覺遵守而是以地方規章的形式明文下發的。

待人以誠,納人以信據說在寧州已經成了生活準則,一旦違反雖然不會受到律法的製裁但會作為汙點在個人誠信中記錄在案,當一個人的誠信等級下降到中線後,他在寧州幾乎寸步難行。都說寧州人重利可寧州人在得到利益的同時卻以誠信守實而聞名,這讓大唐境內的商賈都願意跟寧州人做生意。重利而不輕義這正是狄風的高明之處。

李治把前前後後的因果聯係起來越想越覺的狄風治理地方的辦法有道理,聽說狄風在他自己的莊子大興土木,要按照寧州的模式從新再打造一個所謂的“新農村”,李治不禁動心想要找時間帶上皇後一起去親眼看看到底狄風是如何改造狄家莊的,是如何讓人在謀取利益的時候還能做到不會見利忘義的。

狄小花帶領著林鑾和十幾個蠻神教的高手於臘月初來到了長安,一行人不但帶來了大筆的黃白之物,還帶來了一些十三娘和林之歡從海外搜刮來的農作物種子。

林鑾能跟過來狄風倒是並不意外,這是林之歡放在自己這裏的“人質”。林之歡很精明林鑾跟著狄風不但能學到本領還能讓狄風放心,狄風給了他權力和好處,而他把林鑾放在狄風身邊是對狄風無言的表忠心,此舉可比送給狄風金銀可要管用的多。

狄小花還像以前一樣話少,見到狄風後把趙靈兒的書信交給狄風,就退到了一邊。

林鑾倒是長高了不少,他對狄風躬身行禮叫了一聲“師傅”,就把林之歡的書信給了狄風,然後就跑去找醜兒不知道嘀咕什麼去了。

蠻神教的高手能來出乎狄風的預料,要不是看到這些人對著自己行禮口稱聖主,狄風都已經忘了自己還是蠻神教聖主的事。這幫人也有書信交給狄風,書信是蠻神教四位太上長老寫的。

狄風沒有一一看書信,待眾人安頓好後,狄風決定帶上大家一起進城,馬上要臘八了,臘日朝廷休假三天,而今天狄風決定翹班帶著眾人去大采購。

東市周圍坊裏多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積集”,市場經營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滿足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的需要。東西華而不實還貴的離譜,往來閑逛的人也少,狄風喜歡熱鬧所以他帶著人來了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