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速寫篇(一)兩個人,一台戲(1 / 1)

在一般人眼裏,廣西新桂係的兩大首領,幾乎就是一對難以挑剔的君臣搭配:李宗仁寬宏大度,有劉備之風;白崇禧則精明能幹,“小諸葛”名至實歸。

不過我們應該知道,舞台上的鮮亮,從來代替不了現實生活中人性的複雜及微妙,皇叔和孔明的關係也是如此。

在公開場合,無論是演講還是訓話,白崇禧開口閉口都是“我們總司令”(指李宗仁),不僅不會說半句對李宗仁不滿的話,而且給人印象向來是一副謙虛謹慎、甘居人後的“老忠臣”。

小諸葛其實並不甘於光在主公背後搖搖鵝毛扇。七七事變後,白崇禧單人獨騎去南京見蔣介石,李宗仁曾對此極為不滿,並不是說不同意他去,而是因為白崇禧表現過於“自私”。

那時李宗仁本打算向蔣介石要一筆出桂抗戰的軍費,然而白崇禧在被許以副參謀總長的高位後,就把這事完全拋到了九霄雲外。更讓李宗仁感到格外尷尬的是,他這位“總司令”似乎一下子遭到遺忘,連第五戰區司令長官也還是後來靠自己才爭取來的。

嘴裏甜言蜜語,關鍵時候卻拋棄“主公”,一個人去追求榮華富貴。這事讓李宗仁很是氣憤,私下裏當著別人的麵說:“難道我李某就不認識蔣介石?你白崇禧現在和蔣介石顯得那麼要好,我李某和蔣介石的關係也不見得就惡劣到哪裏去……”

有一年春天,李宗仁以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身份,回桂省親,特地把廣西軍政要員召集到一起講話。

本來是講抗戰形勢,但說著說著,就說起了李宗仁和白崇禧,關鍵點是李、白之間究竟誰更行。李宗仁說:“過去有很多人說健生(白崇禧的字)是小諸葛,說我李某人不行,離了他就不能打勝仗,這叫什麼話哦。我李某人自有我的一套,台兒莊大捷不就是我親自指揮的嘛,照樣能打勝仗……”

散會之後,下麵的人都悄悄議論,說不得了,這兩人的矛盾公開化了,難免要鬧崩。

然而這一對君臣終究還是沒有散。

李宗仁要保全廣西這份家當,心裏再有氣也不過是過個嘴癮,不會真把白崇禧怎麼樣;而白崇禧工於心計,知道一旦新桂係內部出問題,自己在蔣介石麵前就失去了資本,因此不管內心怎樣隔閡,表麵上還是要千方百計地維係和李宗仁的關係。

他們的命運確實連在一起,解放前是這樣,到解放後還是如此。

李宗仁跑到美國後,已全無一點新桂係老大或者“李代總統”的威風,十多年滄桑和冷落,使他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老華僑。在異國的陌生環境中,他平時想吹老牛都找不到人,隻能成天關在家裏和一群家庭婦女“談國事”,後在垂暮之年回到北京。

白崇禧很清楚自己去台灣的境遇不會很好,也有機會去香港或者海外定居,但他最後的選擇是“向曆史作交代”。李宗仁回國後,獨處孤島的白崇禧處境更加微妙,曾很痛苦地對別人說:“德鄰(李宗仁的字)這麼做,我今後在台灣更沒有臉見人了。”

新桂係君臣就此隔開,一個在海峽這邊,一個在海峽那邊,這大概是他們當初無論如何想象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