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武術流派傳承到今天,都該有拳腳和兵刃,這才算是完整的傳承,在現有的武術門派中,刀槍劍棍是最常見的四大兵器,有的門派還傳下了很多稀有兵器的套路,這些我們先放下不談,今天這個章節我們主要說刀槍劍棍這四大兵刃。
在形意拳的傳承中,也是以這四大兵器為主,形意拳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拳與兵刃相同,隻要了解了刀槍劍棍的基本特性,再套上拳招加上拳勁,就算我們會了兵刃,當然這隻是會,要想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還需要人和兵器進一步去磨合,進一步的熟悉操練。
下麵我要說下我個人對刀槍劍棍的理解,我首先聲明這一點,我不代表誰,也不代表哪個門派,我隻代表我自己,我說的是我自己的看法,與他人無關,暫時看不懂的諸君也可以當成我寫的承認童話去看,這都是沒關係的。
我們先說大槍,因為大槍在古戰場上占有的特殊地位,傳說形意拳的來曆本身就是嶽武穆“以槍化拳”廣教士卒,我想我們先論論槍諸君不會有什麼意見。
雙手執掌著一件兵器,很容易凝聚自己全身的力道,我在前文說過老農鋤禾的技術,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習練的時間長了,自然得心應手,一個武林高手去鋤地,未必是老農的對手,這叫各有所長。大槍是以“刺”為主,這個詞是現代人用的,日寇入侵中國的時候,使用的槍械叫三八大蓋,這個槍是帶“刺刀”的,可以進行拚刺,現代解放軍槍上的刺刀叫“槍刺”或者叫“軍刺”。在古代不用這個“刺”字而是用“紮”,大槍是以“紮”為母的,槍紮一條線。
中平槍、槍中王、直來直去鬼難防,說的就是大槍的當胸一刺,這個很好理解,我們打羽毛球的時候,什麼樣的球過來最難接呢?其實就是打到你胸腹中線上的球最難接,你的拍子怎麼接都非常費勁,這是人體結構限製的,這些東西早就被古代聰明的武人所發現,運用到大槍“攔拿紮”的技術上了。
其實“劍”也是“槍”,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大槍是以“紮”為母,劍其實是以“刺”為母的,用槍要用槍尖,槍紮一條線,這是大槍最大的殺傷力,用劍也是要用劍尖,三寸劍鋒為用,這三寸劍鋒才是寶劍攻擊力最強的地方,槍劍還有一個特性,都是尋隙而入,古人說大槍是百兵之“祖”,劍為百兵之“賊”,這個“賊”字不是貶損,而是說劍的特性。
劍不如斧子沉重,對砍估計也拚不過刀,但是劍有劍的特性,劍有劍的風骨,漁陽老人在劍譜中曾經說過,若用寶劍做板斧,笑死三豐老劍仙,劍就是劍,你拿它當什麼都不對。
形意劍法是可以雙手持劍的,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雙手持劍能更好的使用腰力,高手用劍奧妙自在其心,並非真殺實砍乃尋隙而入,一撥、一化、一滑,劍尖找個縫隙就遞進去了,這才是用劍。這個雙手持劍在我看來,其實就是“槍劍”,以用槍之法用劍耳!